二零一七年,初春的清晨五点四十三分。
灰蓝色的天光透过窗棂,映照着书桌前韩风专注的侧脸。台灯的光晕下,摊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形态、量比、资金流速等关键词,键盘旁那杯速溶咖啡早已冷透。
过去整整两年,从对K线一无所知到能将《日本蜡烛图技术》、《股票作手回忆录》乃至诸多游资心法倒背如流;从在模拟盘里随心所欲地追涨杀跌,到最终能刻板执行自己总结的“韩式三步复盘法”,将每日盈亏曲线勉强抚平——他走了一条没有师父引路,全靠自己一点点啃书本、复盘历史数据、在虚拟市场中无数次试错摔打的孤独路径。
他自认,理论知识的骨架已经搭建,模拟交易的肌肉也已初步锤炼。
但今天,是检验这一切是否真正有效的日子。用真金白银。
书桌一角,那张崭新的银行卡异常醒目。里面是他牺牲了所有娱乐社交,加班加点,用两年职场汗水凝结的十万块。是他全部的家当,也是他准备投入股海,搏击风浪的唯一舢板。
“全部。”他无声地念出这两个字,喉结干燥地滚动了一下。模拟盘里,百万资金在他指尖如同数字游戏,盈亏不过屏幕上一串变动的字符。可这十万……它沉甸甸的,带着汗水的咸涩和生活的质感。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胸腔里那股陌生的滞涩感。按照昨夜复盘的结论,“江铜股份”放量逼近前期平台高点14.60元,符合他基于大量历史回测总结出的“平台突破”模式。逻辑清晰,条件满足,模拟盘中类似情况下的胜率超过六成。
“相信系统,执行计划。”他低声自语,这是他在无数个夜晚对着模拟盘交割单反思时,写在自己准则扉页上的话。
九点十五分,集合竞价开始。
韩风脊背下意识挺直,目光如钉般锁在“江铜股份”的分时图和K线图上。指尖悬在键盘上方,带着微凉的触感。心脏在胸腔里擂鼓,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竞价在14.50元至14.65元间徘徊,正在关键阻力位14.60元附近焦灼。
“就是这里了。”他舔了舔嘴唇,动作略带僵硬地点开交易软件。
输入账户信息,选择“江铜股份”,价格键入14.62元——为确保成交,主动买套。然后,是买入数量。
满仓,还是半仓?
一个源自本能的恐惧声音在脑海尖叫:“万一呢?万一这次回测失效了呢?留一半,还有机会!”
他的手指在数字键上停顿了。模拟盘里,他从未在这种“标准信号”前犹豫过。但此刻,那十万块钱的重量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他闭上眼,脑海中快速闪过模拟盘里因为犹豫而错失的大段利润,以及因为分仓而导致的盈利微薄。那些用红色和蓝色标记的总结教训,历历在目。
“摒弃情绪干扰!严格执行模式!”
他猛地睁开眼,眼神里掠过一丝破釜沉舟的狠厉,不再犹豫,直接输入了6800股,金额逼近十万。右手食指悬在鼠标左键上,那小小的按键,此刻仿佛承载着他过去两年的全部努力和未来所有的希望。
按下!
“咔哒。”
清脆的确认声响起。
几乎在声音落下的瞬间,他握着鼠标的右手,连同放在键盘上的左手,不受控制地、高频地颤抖起来。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战栗,持续数秒才缓缓平息。
成了。
十万块,他过去两年的具象化,已离他而去,变成了账户持仓里那一行冰冷的数字和“江铜股份”的名字。
他向后靠进椅背,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这才惊觉背心一片冰凉,早已被冷汗浸透。他怔怔地看着持仓列表,那串数字仿佛拥有了生命,散发出无形的压力,将他的目光死死吸附,再也无法移开。
之前复盘时那种超然的、上帝视角般的分析荡然无存。此刻,屏幕上每一个价位的微小跳动,都直接牵动着他的心率。涨一分,心弦稍松;跌一分,那口气便立刻堵在胸口。
真钱的魔力,无声,却足以重塑一个人的感官。
开盘后,股价在14.60元附近震荡了约二十分钟,走势沉闷。韩风紧盯着盘口,每一次微小的抛单都让他心惊,每一次轻微的买单又让他萌生希望。
然而,九点五十分左右,风云突变。
数笔大单毫无征兆地砸出,买盘支撑顷刻瓦解。股价如同断线风筝,开始放量下坠。
14.55……14.50……14.45……
分时线划出一条刺眼的陡峭向下曲线。
韩风的呼吸骤然粗重,身体前倾,额头几乎贴上冰冷的屏幕。脑子里各种念头疯狂对冲:“模式错了?”“利空突袭?”“止损!计划里跌破14.40必须止损!”
亏损数字无情跳动。
浮亏两千……三千……五千!
当“当日浮动盈亏”变成刺目的“-5000.00”时,韩风感觉自己的胃部猛地一阵剧烈痉挛,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掏了一把。强烈的恶心感直冲喉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