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风对K线形态的钻研,让他学会了阅读市场留下的“足迹”,无论是预示转折的反转形态,还是标志休整的持续形态,都极大地增强了他对局部市场行为的解读能力。然而,当他试图用这些形态去理解更宏大的价格运动,去界定那虚无缥缈却又真实存在的“趋势”时,依然感到力有未逮。形态是离散的、是事件驱动的,而趋势是连续的、是潜移默化的。他需要一种工具,能够平滑掉价格日常波动的“噪音”,清晰地勾勒出趋势的轮廓与方向,并且能够量化趋势的强度。这个工具,就是被无数交易者尊为“指标之王”的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简称MA)。
第一次在交易软件上叠加了移动平均线后,韩风感到眼前的图表世界瞬间变得不同。那条蜿蜒穿梭于K线之间的曲线,仿佛拥有神奇的魔力,原本杂乱无章、充满毛刺的价格波动,被它过滤后,呈现出一种清晰而优雅的韵律。它不像K线那样情绪化,总是冷静地、滞后地指示着价格运行的平均成本与方向。
他首先需要理解移动平均线最核心的计算逻辑。移动平均线,本质上是过去一段特定时间内,市场收盘价的算术平均值连成的曲线。 他以最常用的5日移动平均线(MA5) 为例:
假设一只股票最近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是:10元,10.5元,11元,10.8元,11.2元。
那么,今天的MA5值 = (10 10.5 11 10.8 11.2) / 5 = 10.7元。
到了明天,在计算新的MA5值时,会剔除掉最早那一天的数据(10元),加入明天最新的收盘价,始终保持计算的是最近5天的平均值。正是这种“移动”和“平均”的特性,使得MA线能够过滤噪音,反映趋势。
韩风意识到,移动平均线具有三重核心含义:
1. 市场平均成本线:MA5代表了过去5天内所有交易者的平均持股成本。MA20则代表了过去20天(约一个月)的平均成本。股价在均线之上,意味着近期大多数参与者处于盈利状态;反之,则处于套牢状态。
2. 趋势的方向标:均线向上倾斜,指示上升趋势;向下倾斜,指示下降趋势;走平,则意味着震荡市或无趋势。
3. 支撑与阻力线:在上升趋势中,移动平均线(尤其是中短期均线)往往对股价回调构成支撑;在下降趋势中,则对股价反弹构成压力。
理解了单根均线的含义后,韩风立刻发现,实战中几乎没有交易者会只使用一根均线。他们通常会将不同周期的均线组合起来使用,形成一个“均线系统”,以此来判断趋势的级别、强度以及潜在的买卖点。最经典、也是最基础的组合,就是MA5, MA10, MA20,分别代表了短期、中短期和中期趋势。
他尝试解读这个系统传递的语言:
· 多头排列:当股价站在所有均线之上,且均线系统自上而下按照MA5、MA10、MA20的顺序排列,所有均线均向上发散。这是强势上升趋势的典型特征,表明短、中、长期的交易者全部处于盈利状态,市场看法一致看多。每一次股价回踩均线(尤其是MA10或MA20),都可能是不错的加仓或入场点。
· 空头排列:与多头排列相反,股价位于所有均线之下,均线系统自下而上按照MA5、MA10、MA20的顺序排列,所有均线向下发散。这是强势下降趋势的特征,表明市场被空头牢牢掌控,每一次反弹至均线附近,都可能受到压力,是离场或做空的机会。
· 均线粘合:当MA5, MA10, MA20相互缠绕,几乎聚集于一点时,表明短、中期市场成本高度一致,市场处于一种平衡和犹豫状态,通常伴随着成交量的萎缩。这是趋势即将发生重大变化的“黎明前的寂静”,粘合后的再次发散,往往意味着新趋势(无论是向上还是向下)的开启。
为了验证这套理论,韩风开始进行大量的图表回测。他调出贵州茅台历史上那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图表。他清晰地看到,在整个牛市过程中,其均线系统保持了长期、完美的多头排列,期间股价虽偶有回调,但几乎从未有效跌破过MA20这条重要的“趋势生命线”。任何一次回调至MA20附近,事后看都是绝佳的买点。
他也回顾了自己模拟盘操作中那些惨痛的失败案例。其中一次,他买入了一只均线系统已经明显转为空头排列的股票,仅仅因为出现了一根“曙光初现”的K线组合。结果,那根阳线只是下跌途中的一次微弱反弹,股价在触及MA10后便继续下跌,他因此被深套。
“我犯了逆势交易的大忌!”他痛定思痛,“在空头排列中,任何看涨的信号都要大打折扣,甚至应该忽略。趋势的力量远大于单一的形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