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资本市场,新能源的浪潮已席卷每一个角落。宁德时代市值突破万亿,比亚迪股价翻倍,锂电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资本的狂热追捧下熠熠生辉。然而,韩风却在极致的热闹中,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
一、锂电狂潮下的暗流
碳酸锂价格从2021年初的5万元/吨一路飙升至年底的28万元/吨,涨幅超过460%。下游车企叫苦不迭,宁德时代掌门人曾毓群甚至在股东大会上直言“锂资源短缺已成行业痛点”。资本市场对锂电的追捧达到癫狂——但凡与“锂”字沾边的公司,估值动辄百倍。
但韩风的系统却在此时发出警示信号:
1. 估值泡沫化:锂电板块平均市盈率突破80倍,宁德时代市盈率超130倍;
2. 技术瓶颈: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逼近理论极限,三元电池成本高企;
3. 资源焦虑:全球锂资源分布高度集中,中国对外依存度超70%。
“当所有人都在追逐同一条赛道时,超额收益必然来自于边缘的颠覆性力量。”韩风在笔记中写道。他的视线越过锂电的喧嚣,投向了一个被遗忘已久的技术路线——钠离子电池。
---
二、钠电池:被尘封的宝藏
钠电池并非新生事物。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就已开始研究钠离子体系,但因能量密度偏低、循环寿命短等问题,始终被锂电池压制。然而,韩风通过产业研报发现,2021年的技术突破正在改变这一格局:
· 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60Wh/kg,低温性能优异;
· 中科海钠的钠电池已应用于低速电动车,成本较锂电池低30%;
· 专利数据显示,2021年钠电池相关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215%。
更关键的是成本逻辑:
金属钠价格仅2万元/吨,不足碳酸锂的1/10;
钠电池可使用铝箔替代铜箔作为集流体,材料成本再降15%。
“这不是技术路线的替代,而是产业生态的重构。”韩风意识到,当锂电陷入资源困境时,钠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必将加速。
---
三、锁定传艺科技:困境中的反转基因
2021年四季度,韩风开始系统筛选钠电池标的。他的筛选条件极为严苛:
1. 布局确定性:公司必须拥有实质性的钠电池技术或产能规划;
2. 估值安全性:股价处于历史低位,市值小于50亿元;
3. 预期差巨大:市场尚未充分认知其钠电池价值。
传艺科技(002866.SZ) 进入了他的视野。这家公司表面看毫无亮点:
· 主营笔记本电脑零组件,全球市占率约20%;
· 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15.19亿元,净利润仅9269万元;
· 股价长期在10-15元区间震荡,被归类为“传统制造业”。
但韩风通过尽职调查发现了关键线索:
1. 技术储备:公司在互动平台透露“团队具备钠电池研发经验”;
2. 资金实力:账面货币资金4.74亿元,无长期借款;
3. 战略转型: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董事长邹伟民表示“将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最重要的是,韩风通过产业链验证获悉:传艺科技已与某高校钠电池研发团队接触,计划在2022年启动产业化项目。这一切,在2021年底尚未被市场认知。
---
四、底部布局:在质疑中坚守
2021年11月,韩风开始分批建仓传艺科技。此时的盘面死气沉沉:
· 日均成交额不足3000万元,换手率低于1%;
· 机构持仓仅2.3%,几乎被资本市场遗忘;
· 券商研报覆盖率为零,没有任何分析师跟踪。
甚至连韩风的交易员都提出质疑:“这家公司做键盘的,凭什么转型钠电池?”
韩风的回答冷静而坚定:
“市场的偏见就是我们的机会。当传艺科技还在生产键盘时,市场给它15倍估值;当它宣布做钠电池时,估值体系将彻底重构。”
他动用了15%的仓位,平均成本13.2元,静静等待催化剂的出现。
---
五、产业变革的完美预判
2022年开局,一切按照韩风的推演展开:
· 1月:碳酸锂价格突破30万元/吨,工信部表态“支持钠电池研发”;
· 2月:宁德时代宣布钠电池量产进入倒计时;
· 3月:俄乌冲突爆发,锂资源供应链风险加剧。
而传艺科技的钠电池故事,终于在2022年6月迎来爆发:
6月22日,公司公告设立传艺钠电科技,正式进军钠电池领域;
6月23日起,股价连续7个涨停,市场彻底觉醒;
但这轮暴涨对韩风而言毫无意外——他的系统早在2021年就已完成产业趋势推演。当市场为“钠电池概念”疯狂时,他已在考虑退出策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