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室的灯光映在显示屏上,韩风凝视着贵州茅台的K线图,
那曾经诱使他追涨杀跌的曲线,如今却诉说着企业内在价值的故事。
韩风的视线停留在贵州茅台2020年半年报上:营业收入439.53亿元,同比增长11.31%;净利润226.02亿元,同比增长13.29%。这些数字在他心中激起的不再是交易的冲动,而是一种深沉的思考。
四年前,也是这家公司,也是白酒板块,却见证了他交易生涯中最惨痛的失败之一。
---
01 狂热追逐:泡沫中的投机者
2019年末至2020年初,韩风曾以“技术突破”为名追逐贵州茅台。
那时的他,清空了其他持仓,全仓杀入,期待着快速获利了结。当时的贵州茅台,股价从2019年起涨,在2020年1月达到当时的历史高点1241.61元,随后开始回调。
那时的他完全误解了“茅台信仰”的真正基础——他看到的只是价格波动,而不是企业价值。他把茅台当成了代码,而不是一家生产美酒、创造现金流的企业。
2020年初,贵州茅台发布公告,预计2020年度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0%。这一增速低于市场预期,导致公司股价在新年前两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8.83%,市值蒸发1316亿元。
但韩风当时仍沉浸在技术分析的幻想中,认为这只是短暂回调。
结果可想而知。他入场不久,茅台便开始了持续的调整。他最终亏损离场,将一次本该是价值投资典范的持有,变成了技术投机陷阱中的牺牲品。
“那时我看到的只是价格波动,而不是企业价值。”韩风在交易日志上写道,“我把茅台当成了代码,而不是一家生产美酒、创造现金流的企业。”
---
02 监管风暴与资本博弈
2020年,是茅台的多事之秋。
2020年12月24日晚间,上交所发布关于贵州茅台相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同样在当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文加强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其中特别提到加强茅台等名优白酒价格监管。
就在前一天,茅台集团发布公告,拟通过无偿划转方式将持有的贵州茅台4%股份(市值约925亿元)划转至贵州省国资运营公司。这已经不是第一次,2019年底,茅台集团也曾进行过同样比例的股权划转。
两次划转,让贵州国资运营公司和其母公司贵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坐收约1512.72亿元市值的股票。
2020年12月16日,贵州茅台召开全国经销商联谊会。在会上,2020年3月新上任的董事长高卫东表示,公司2020年预计可完成酱香系列酒销量2.95万吨,实现含税销售额106亿元,同比增长4%。
这一通过非正式渠道披露业绩的行为,引发了监管机构的关注,上交所对高卫东予以监管关注。
市场上要求茅台提价的声音不绝于耳。有投资者甚至建议茅台把出厂价从969元/瓶提高到1969元/瓶。
但茅台集团前董事长李保芳对此保持着难得的清醒,他在茅台集团2020年工作会议上表示:“作为一家‘千亿级’企业,寄望于长期保持30%左右的增速,既不理性、不现实,也是不负责任。茅台需要的是常态化、可持续、更健康的发展,而不是大起大落。”
---
03 价值的真谛:从价格投机到价值投资
如今的韩风,面对茅台在2020年的一系列事件,却表现出迥异的冷静。
他从茅台2020年年报中看到,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79.93亿元,同比增长10.2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66.97亿元,同比增长13.33%。
他注意到了茅台应对挑战的策略。2020年,茅台坚定全面拓展直销渠道,与社会渠道、自营渠道相呼应,有力推进营销渠道扁平化改革。按照“聚焦主业、做精做强”的要求,茅台集团通过“定位、定向、瘦身、规范、改革”系列举措,着力开展清理了56家“僵尸”企业,加快推进茅台酒营销体制改革。
他更加关注茅台作为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其强大的品牌护城河、独特的酿造工艺与产地稀缺性,以及稳健的现金流创造能力。
当市场在2020年热议茅台酒提价时,韩风却更加欣赏李保芳的理性:“我们一定不能因为‘无节制’的增长,给后人留下后遗症。”
韩风在《交易日志》上写道:“价值投资不是看股价波动,而是看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茅台的价值不在于它明天股价能涨多少,而在于它明年、后年、十年后还能持续生产茅台酒,还能为股东创造回报。”
---
04 顿悟时刻:从交易员到投资者的蜕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