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内瓦ILO总部那根“回形针插芯”引发的风暴尚未平息,鲁智深的名字已如同燎原之火,席卷全球劳工政策界与顶尖学术殿堂。ILO总干事那句“革命”的赞誉,连同那根被郑重陈列在机构博物馆的简陋插芯,将“鲁氏工匠精神”推向了国际规则制定的核心。然而,在象牙塔的顶端,并非所有人都为这“草根智慧”的崛起欢欣鼓舞。
一封来自波士顿的邀请函,带着哈佛商学院特有的烫金徽章和羊皮纸质感,摆在了鲁智深的案头。
“尊敬的鲁智深先生:
诚挚邀请您莅临哈佛商学院,参与‘全球供应链创新与人力资本管理’年度高峰论坛,并就‘蜂窝联盟’与‘师徒分红权’模式发表主题演讲。
期待您与科尔曼教授(组织行为学权威)进行学术对话。”
科尔曼教授!鲁智深豹眼微眯。这个名字,他记得!在黄河商学院EMBA课堂上,这位银发如雪、眼神锐利如鹰的哈佛客座教授,曾用他那套繁复的数学模型和博弈论,将“梁山泊股权激励”批得体无完肤,斥为“浪漫化的江湖义气”、“缺乏量化依据的情感绑架”。当时,鲁智深用“汽修术语”在教材空白处写下的愤怒注解,至今还留在那本《组织行为学》上——“这老头!懂个锤子!”
“鲁总!科尔曼教授……是学界泰斗!但……也是出了名的‘数据原教旨主义者’!”李水根忧心忡忡,“他这次主动邀您对话……怕是……来者不善!”
“不善?”鲁智深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洒家!就喜欢啃硬骨头!”
“水根!备数据!越南!‘阳光联盟’合作厂!‘蜂窝师徒制’!三年!全周期!给洒家挖!挖穿!挖透!”
“是!”
波士顿。哈佛商学院。贝克图书馆报告厅。
穹顶高阔,橡木镶板泛着岁月光泽,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卷的沉香和精英气息的冷冽。台下,是黑压压的学界翘楚、商界精英、MBA学生,眼神中带着审视与好奇。台上,鲁智深与科尔曼教授分坐两侧。鲁智深依旧穿着那身深蓝色阿玛尼西装,“工”字纹崩线处被程小雨绣上了一枚小小的、银色的蜂窝图案,低调而坚韧。科尔曼教授则是一丝不苟的深灰色三件套,银发梳理得一丝不乱,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手术刀。
鲁智深的主题演讲结束。他抛开了程小雨精心准备的PPT,用最直白的语言,讲述了“蜂窝联盟”如何在铁砧子镇生根发芽,如何用“限层级、限权力、限规模”的三限法则,激活了三十家小微企业的生命力;讲述了“师徒分红权”如何让老手艺得以传承,让年轻工人有了奔头。他展示了桑坤女儿索菲亚在金边中学的优异成绩单,展示了“工人之家”书桌前孩子们挺直的腰板。演讲质朴,却充满力量,赢得阵阵掌声。
然而,当对话环节开始,科尔曼教授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寒光直射鲁智深。
“鲁先生,”他声音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学术威严,“您的故事很动人。‘蜂窝’和‘师徒制’的理念,也颇具……人文关怀。”
他话锋陡然一转:
“但是!管理学!不是慈善!不是道德说教!是科学!是效率!是精确的量化!”
他拿起激光笔,指向身后巨大的投影屏幕。屏幕上,瞬间被复杂的数学模型、回归曲线、博弈树占据!
“根据我的团队对全球427家制造企业的跟踪研究,”科尔曼声音冰冷,“采用传统‘师徒制’的企业,平均存在三大效率黑洞!”
“第一!技能传递损耗率高达35%!师傅藏私!徒弟悟性差!隐性知识无法标准化!”
“第二!代际冲突指数上升22%!老员工抵制新技术!新员工挑战老权威!”
“第三!也是最致命的!”科尔曼激光笔重重一点!一个醒目的红色箭头指向图表峰值!
“‘情感负债’导致的资源配置扭曲!”
“师傅对徒弟有‘恩’,徒弟对师傅有‘义’!这种非契约情感!会严重干扰绩效评估!阻碍优胜劣汰!最终!拖垮整个组织效率!”
他目光如电,直刺鲁智深:
“鲁先生!您的‘师徒分红权’,本质上!是将宝贵的股权激励资源!绑定在一种低效、落后、充满不确定性的‘前现代’关系上!这是对现代企业治理原则的严重背离!是开历史的倒车!”
“您所谓的‘蜂窝活力’,不过是小农经济‘熟人社会’在工业时代的回光返照!在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下!注定!会被更高效、更冷酷、更精确的AI培训和算法管理!碾得粉碎!”
字字如刀!句句诛心!会场瞬间陷入一片压抑的寂静!学术的冰冷逻辑,如同坚冰,冻结了刚才因鲁智深故事而升腾的暖意。台下,不少学者微微颔首,露出赞同之色。MBA学生们则陷入沉思,看向鲁智深的目光多了几分质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