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清晨,深圳的阳光刚爬上乐居研发部的窗台,建军就收到了一封陌生邮件。发件人是“深圳智能家居科技公司-技术部”,标题写着“致李建军老师的感谢信”。他揉了揉刚睡醒的眼睛,点开邮件,一行行文字像暖流淌过心底:
“李老师您好!我是深圳智能家居科技公司的技术工程师小林,上个月买了您的《物联网终端实战》,按书里‘硬件选型的12维法则’,把我们公司终端的芯片换成了深圳华星HX-08型,还优化了供电线路——现在终端成本降了20%,待机时间从3天延长到7天,老板给我涨了3000块工资!之前我们走了很多弯路,花了几万块测试都没解决的问题,您书里的一句话就点透了。想请教您,能不能担任我们公司的技术顾问?月薪2万,时间灵活,不影响您本职工作。”
邮件末尾附了公司地址和联系人电话,还有一张终端成本对比表,红色字体标注着“优化后节省成本:20.3%”。建军盯着屏幕,手指轻轻划过“月薪2万”这几个字——还比他在乐居的薪资高,而且“时间灵活”,意味着他能继续兼顾物联网终端的维护。
他还没来得及回复,手机又震动起来,是另一家做智能锁的公司发来的信息:“李老师,我们老板看了您的书,想请您做技术顾问,主要帮我们解决智能锁和物联网平台的对接问题,月薪1.8万,每月只需要来公司两次,您看方便聊聊吗?”
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键盘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建军握着手机,心里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有欣慰,自己的经验真的帮到了别人;有犹豫,这些邀请是离开乐居的好机会,可他真的能放下那些商户吗?
“李工,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张昊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建军抬头,看见张昊靠在门框上,手里拿着一张调岗通知,脸上没什么表情。
他跟着张昊走进小会议室,张昊把调岗通知放在桌上,推到他面前:“小王被调到创新业务部了,帮我们做社交电商的用户画像,那边缺人手。物联网这边就你一个人,你经验丰富,600家商户的维护肯定能搞定,不用我多操心吧?”
“小王调走了?”建军拿起通知,上面写着“因业务发展需要,实习生王某某调至创新业务部,即日起生效”,签字栏里已经有了陈总的签名。他心里一沉——小王是物联网团队最后一个人,跟着他学了半年,已经能独立处理简单的终端故障,现在被调走,意味着所有维护工作都要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从排查故障到上门维修,再到数据整理,连个搭手的人都没有。
“陈总知道吗?”建军抬头问,语气里带着一丝期待——他希望陈总能考虑到维护压力,至少跟他商量一下。
“陈总已经批了,”张昊靠在椅背上,手指敲着桌面,语气带着敷衍,“你也知道,创新业务是公司重点,投资方马上要来考察,人手紧张。物联网这边都是旧项目,没什么大事,你一个人肯定能应付。”
“600家商户,要是同时出故障,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建军把通知推回去一点,试图解释,“上次福田区三家商户同时反馈信号问题,我和小王分着去,才赶在下班前解决,现在……”
“哪有那么多‘同时故障’?”张昊打断他,站起身准备走,“真要是忙不过来,再跟我说。我还有事,先走了。”
看着张昊的背影,建军握着调岗通知的手指慢慢收紧,纸张边缘被捏得发皱。他想起刚才收到的顾问邀请,想起书里那些被认可的经验,再对比眼前的处境——在公司,他的技术被当成“旧业务的累赘”,连最后一个下属都被调走;在外面,他的经验被当成“宝藏”,有公司愿意花高薪请他做顾问。这种反差,像一根刺,扎在心里隐隐作痛。
回到工位,小王正收拾东西,桌上的终端样品、测试工具被装进纸箱,他脸上带着不舍:“李总,我不想调走,我还想跟着您学修终端……可张经理说,要是我不去,就不让我转正。”
建军拍了拍他的肩,没说话——他知道小王的难处,一个刚毕业的实习生,转正名额比什么都重要。他帮小王把纸箱搬到创新业务部,看着小王坐在满是“社交电商”报表的工位上,像个格格不入的陌生人,心里更不是滋味。
空荡荡的物联网工位区,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桌子,墙上李梦画的水彩画格外显眼——画里的男人举着芯片,小火车沿着信号线条跑,旁边写着“爸爸的芯片能找路”。建军坐在椅子上,翻出手机里的读者邮件,又想起王姐说的“你的书帮我省了维修费”,第一次认真思考“离开乐居”这几个字。
离开的话,他能拿到更高的薪资,能做更受认可的工作,不用再看张昊的脸色,不用再被当成“边缘人”;可要是离开,这600家商户怎么办?王姐的超市、福田区的社区便利店、罗湖的早餐店……他们的终端都是他亲手装的,出了问题习惯找他,要是他走了,没人懂这些旧终端的脾气,没人知道怎么快速排查故障,商户们可能又要面临“终端失灵、生意受影响”的困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