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科技园旁的“深圳达内互联网培训班”里,CRT显示器的嗡鸣声裹着键盘敲击声,在透亮的教室里织成节奏明快的网。建军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着的《SpringMVC实战教程》上,在键盘上敲出“控制器接收请求”的代码,眼神里闪着技术人对新领域的熟稔与敏锐。
“李哥,你这‘异常处理’的逻辑也太周全了吧?”旁边的小李凑过屏幕来,指着代码里的“多层try-catch嵌套”,“老师昨天才讲基础用法,你居然加了‘日志记录 异常分类反馈’,比我之前实习的公司写得还规范!”
建军笑着把光标移到“异常分类”处:“做硬件时怕模块故障没预案,写代码也一样——用户点错按钮、数据库断连,每种异常都得有应对,不然线上崩了更麻烦。”他敲了下回车,运行结果弹出“异常处理成功”,小李看得眼睛发亮:“难怪老师总夸你,说你‘有工程思维,比毕业生稳得多’。”
其实建军心里清楚,自己能学得这么快,是十几年技术积累的“迁移能力”——本科时学过的C语言基础、做北斗模块时的“系统架构思维”,甚至调试硬件时的“问题排查方法论”,都能无缝用到编程里。比如学MySQL索引,别人死记“B 树结构”,他却能从“硬件存储的磁道寻址”角度理解“索引为什么能提速”;写Servlet时,年轻人纠结“接口参数格式”,他却先考虑“高并发下的请求排队机制”——这些藏在细节里的优势,让他入学不到两周,就成了班里的“隐形大神”。
中午休息时,建军和小李去楼下的快餐店吃饭。他点了份十五块的叉烧饭,又给小李加了个卤蛋:“昨天你帮我测代码到很晚,这蛋算我的。”小李不好意思地接过来:“李哥,你明明比我们都忙,还总帮大家解决问题,你到底为啥来培训班啊?以你的水平,直接找工作都没问题吧?”
建军扒了口饭,看向窗外的科技园——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里面藏着无数互联网公司。“以前做硬件,圈子窄,现在想转互联网,总得系统学下框架和工具,心里才踏实。”他顿了顿,又说,“40岁转行,不能只靠老经验,得跟年轻人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跑得更快。”这话不是说给小李听的,更像是给自己打气——中年转型的焦虑,比没钱更磨人。
下午的实操课上,老师布置了“用户管理系统”的小组作业。其他组还在争论“用哪个框架”,建军已经画好了架构图:“前端用JSP JavaScript,后端用SpringMVC,数据库用MySQL,加个Redis缓存减轻数据库压力,提升响应速度。”
组里的年轻人都愣住了——Redis还没普及,只有少数大公司在用。“李哥,你怎么知道Redis?”有个同学问。建军笑着打开收藏夹,里面存着几篇国外技术博客的译文:“闲的时候看了点前沿技术,咱们做系统,不光要能用,还得考虑未来扩容。”
那天下午,他们组不仅提前完成了作业,还额外加了“用户行为日志分析”功能。老师看完后,在全班面前表扬:“这个系统的扩展性和稳定性,已经达到初级后端开发的水平,尤其是李工提出的缓存方案,很有前瞻性。”
下课回家时,建军刚走到小区门口,就看见秀兰提着个塑料袋从公交车上下来。她穿着超市的红色促销服,头发有点乱,却笑着冲他挥手:“今天超市搞活动,我卖了二十多瓶食用油,主管给了五十块奖金,给你买了点你爱吃的卤味。”
建军赶紧接过塑料袋,里面装着卤牛肉和啤酒,还有一包李梦爱吃的话梅。“累不累?”他帮秀兰揉了揉肩膀,“要不别做促销了,家里又不缺钱。”
“怎么不累?站了一天,腿都酸了。”秀兰笑着说,“但我在家待着也没事,做点事能跟人聊聊天,还能赚点零花钱给梦梦买文具。再说了,看着你每天去上课,我也不能总闲着,咱们一起加油,你才能更有干劲啊。”
回到家,李梦正在写作业,看见建军手里的卤牛肉,眼睛立刻亮了:“爸爸,今天能吃牛肉啦?”秀兰把牛肉倒进盘子里,笑着说:“你爸爸今天在培训班表现好,这是奖励他的。”
晚饭时,秀兰给建军倒了杯啤酒:“我今天跟超市的同事聊天,她说她老公在互联网公司做开发,月薪都一万多呢。你这么聪明,学完肯定比他还厉害。”她顿了顿,又说,“别着急,慢慢来,就算一时找不到好工作,咱们还有存款,饿不着。”
建军喝了口啤酒,心里暖暖的。他知道,秀兰不是不懂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只是故意说些宽心话——她每天站着做促销,不是为了那点零花钱,而是想让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在转型,家里还有人陪着他一起扛。
夜里,李梦睡熟后,建军坐在书房里,打开电脑继续看技术文档。秀兰端着杯热牛奶进来,放在桌上:“别熬太晚,明天还要上课呢。我今天整理了下家里的快递盒,卖了二十多块,够给你买本新的编程书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