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春的上海,风里带着黄浦江的湿润气息。建军提着黑色电脑包走出上海虹桥机场,搭上通往市区的巴士,开始远程连接着深圳实验室的测试设备,调试车载定位模块的参数。
“信号接收灵敏度调至 - 110dBm,抗干扰阈值设为 5V。” 他对着麦克风轻声说,屏幕上跳出深圳同事的回复:“已调整,模块运行正常。” 指尖在触摸板上滑动,看着实时传输的波形图。
这次来上海,是为了测试车载定位模块与在线地图的适配性。上海公交公司采购了 50 套模块,要装在 20 路公交车上,重点测试过隧道、穿高架时的定位稳定性。公交公司的王队长早在机场接驳车站等他,手里举着 “南方电子李工” 的牌子,一见面就递来瓶矿泉水:“李工,可把您盼来了!我们之前用的进口模块,过延安东路隧道就断信号,司机都不敢开快,您这模块可得给咱们争口气!”
建军笑着接过水,拍了拍电脑包:“放心,我们的模块是‘软硬结合’,硬件抗干扰,软件稳接口,过隧道肯定没问题。”
测试车是辆崭新的公交车,车顶装着北斗信号接收器,驾驶座旁摆着显示屏,屏幕上已加载好上海内环高架的在线地图。建军打开笔记本电脑,用数据线连接模块,调出 Java 写的接口程序:“王队长,您看,这是‘信号接收’‘抗干扰’‘地图渲染’三个核心类,跟我们硬件的三个子模块一一对应,只要硬件信号稳,软件就能实时把位置标在地图上。”
王队长凑过来看屏幕,眼里满是好奇:“我不懂代码,但我知道,以前的进口模块,一进隧道屏幕就黑,您这要是能行,以后司机开车心里就有底了。”
上午十点,测试车从公交总站出发,沿着内环高架行驶。阳光透过车窗照在显示屏上,绿色的路线随着车辆移动实时更新,定位精度始终稳定在 ±27 米。
“您看,这精度比合同要求的 ±30 米还高!” 建军指着屏幕上的数字,语气里带着自豪。
车刚驶入延安东路隧道,王队长就紧张地盯着显示屏:“来了来了,以前到这儿就断!”
隧道里的灯光忽明忽暗,建军握着鼠标,眼睛盯着屏幕上的信号强度条。模块的抗干扰电路开始工作,屏幕上的 “antiInterference ” 方法实时弹出 “干扰信号过滤中” 的提示,定位精度短暂跳到 ±29 米,很快又回落到 ±28 米,在线地图上的车辆图标始终清晰,没有丝毫卡顿。
“成了!没断!” 王队长激动地拍了下方向盘,“您这模块也太稳了!比进口的还厉害!” 他转头看着建军的电脑,“李工,您这代码是怎么写的?怎么就能在隧道里也这么稳?”
建军打开 Java 代码里的 “抗干扰方法”,指着其中一段:“您看,这段代码是根据硬件抗干扰电路的参数写的,隧道里电磁干扰强,软件就自动加大滤波力度,跟硬件形成‘双保险’。就像你们的公交车,既要发动机有劲(硬件),也要刹车灵敏(软件),这样才能又快又稳。”
车驶出隧道,阳光重新照进来,王队长握着建军的手:“李工,太感谢您了!以后我们上海公交的模块,就认准你们南方电子了!” 他指着窗外的东方明珠,“您看,咱们上海的高架越来越多,以后少不了要靠您这模块给司机指路!”
建军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东方明珠的球体在阳光下闪着光,旁边的高楼鳞次栉比。
中午,王队长请建军在隧道口的餐馆吃饭,点了上海本帮菜。席间,他不停地给建军夹菜:“李工,您这技术真是实打实的!以前总觉得进口的好,现在才知道,咱们国产的模块也能这么厉害!”
建军笑着说:“都是团队的功劳,硬件工程师把模块做得稳,我们软件这边再做好接口,才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他想起小赵帮他优化的前端界面,想起周老一直强调的 “软硬协同”,心里满是感激 —— 没有团队的支持,他一个人也做不出这么完善的模块。
下午,建军又跟着测试车跑了三趟内环高架,每次过隧道,定位精度都稳定在 ±28 米左右,在线地图的实时路况更新也很流畅。公交公司的技术人员围着他的电脑,不停地问代码优化、参数调整的问题,建军都耐心解答,还把自己总结的 “软硬结合调试技巧” 拷给他们。
“李工,您这技巧太实用了!以后我们自己调试也能用得上。” 技术人员握着他的手,眼里满是敬佩。
傍晚,建军回到酒店,刚放下电脑就收到了秀兰的 BP 机留言:“建军,我今天用 Excel 给超市做库存表,不用计算器对账了,效率快了一倍!老板还夸我做得好,等你回来给你看账本!”
看着留言,建军的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他仿佛能看到秀兰坐在旧台式机前,认真录入数据的样子,手指在键盘上虽然还有些生疏,但眼里一定满是成就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