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城的社会肌体,在货币的滋养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长、分化,变得日益复杂而精密。
猎人、工匠、农民、医师、教师、艺术家……
一个个崭新的职业阶层,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
他们彼此依赖,又相互竞争。
共同编织出了一张充满活力的社会网络。
然而,在这片繁荣之下,何维却看到了新的隐忧。
过去的南洋城,像一个结构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所有的决策都来自于何维这个唯一的“细胞核”。
但现在,它已经进化成了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拥有了农业司、“公共卫生司、教育司……
如果所有的指令,依旧只靠何维一个人来发号施令。
这个有机体的运行效率必然会越来越低,甚至因为指令延迟而导致局部坏死。
他需要为这个日益庞大的身躯,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脑”。
一个能够统合所有部门,进行集体决策、高效运转的管理核心。
这一天,何维召集了所有的预备公民,以及新近崛起的、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柳师、周柔、刘萱、南卡等人。
会议的地点,不在何维的石屋,而是在新建成的、足以容纳上百人的城市议事厅内。
“今天请大家来,是想和大家商议一件事。”
何维站在议事厅中央,目光扫过每一张专注的面孔。
“如今的南洋城,人口接近两千,产业分工日益复杂。盐务司需要扩大产能,农业司想要开垦新的田地,李虎的巡逻队希望增加人手……每天都有无数的事情需要决定。”
“过去,这些事都由我一个人说了算。但以后,我希望不再是这样。”
他看着众人,郑重地宣布:
“我提议,正式成立‘南洋城议事会’。作为我们这座城市的最高决策机构。”
议事会?
这个全新的名词,让在场大部分人都感到了陌生。
“何维大人,这议事会,是做什么的?”李虎率先问道。
“议事会,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商量着办事的机构。”何维解释道,“以后,凡是涉及到城市发展的重大事务,比如要不要修建新的水渠?我们的粮食储备该如何使用?和外来部落发生冲突了该怎么办?这些,都不再由我一个人说了算。”
“所有议事会的成员,都有权力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辩论。最终,我们将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来做出决定。”
何维将南洋城未来的权力构架缓缓展开:
“执政官木青负责主持会议和执行最终决议。”
“所有的预备公民,以及盐务司、铸币司、工程司、农业司、公共卫生司、教育司、文化司等所有公共部门的负责人,都将成为议事会的第一批议员。”
“议事会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任何决议,都需要超过半数的议员投票同意,才能通过。”
何维的这番话,在议事厅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将权力下放,进行集体决策?
这对习惯了听从“维神”指令的柳江人而言,是颠覆性的。
就连李虎、陈启这些来自上海港的开拓者,也感到了茫然。
在铜都联盟,虽然也有类似的管理层会议。
但最终的决定权,始终牢牢掌握在何维一人的手中。
而现在,他似乎想要建立一个更加分权、更加民主的体系。
“维神,这不行!”柳师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的脸上写满了惶恐,“您是神,您的智慧,是我们所有人加起来也比不上的。南洋城的一切,都该由您来决定。我们怎么有资格和您一起商议大事?”
“是啊,维神!您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江骨也跟着说道。
他们的反应,在何维的意料之中。
他微笑着摇了摇头:“柳师,我不是神。我也一样会犯错,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
“陈启是工程专家,修水渠的事,他比我懂。”
“南卡是种植能手,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她比我懂。”
“刘萱更了解城里妇女和孩子的身体状况,她提出的建议,一定比我的更贴合实际。”
“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但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我希望南洋城未来的发展,是依靠在座每一位的智慧,而不是靠我一个人的独断专行。”
“更重要的是,”何维的语气变得深沉起来,“我不可能永远留在这里。当有一天我离开了,我希望南洋城留下的,不是一片没有了神就手足无措的茫然信徒,而是一套能够自我运转、自我纠错的、成熟的制度。这套制度,才是这座城市能够长久延续下去的真正基石。”
这番话,让所有反对的声音都沉寂了下去。
众人看着何维那坦诚而深邃的目光,终于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他想给予这座城市的,不是短暂的庇护,而是一个真正独立、自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我同意!”李虎第一个表态,他目光灼灼地看着何维,“何维大人说得对,我们不能永远依赖您。是时候学着自己走路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