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汤的浓郁鲜香,在上海港的上空飘荡了整整三天。
这场由绝望催生出的黑暗盛宴,成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城市狂欢。
人们尽情地宣泄着劫后余生的喜悦,仿佛要将过去一个月里所有的恐惧与饥饿,都消融在这滚烫的汤汁之中。
第四天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议事厅时,何维再次召集了所有的公民。
林沐、木青、陈岩、王波、张武、石木和李山,这七位上海港的核心管理者,神情肃穆地坐在长桌旁。
他们以为,老师在解决了粮食危机后,会立刻宣布重启某个宏伟的工程计划,将这份被压抑已久的建设热情,引导向新的目标。
然而,何维开口的第一句话,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上海港,太累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洞察一切的温和关怀。
他没有站在沙盘前,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他看到了林沐眼下淡淡的黑眼圈,那是数月来殚精竭竭虑留下的印记。
他看到了木青依旧纤瘦的肩膀,那上面扛着的是上万人的性命。
他看到了陈岩和李山手上磨出的厚厚老茧,看到了王波被海风侵蚀得如同老树皮般的皮肤。
“你们,”他轻声说,“也太累了。”
何维站起身,缓步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那座在晨光中苏醒的、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城市。
“我们来回顾一下,”他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讲述一段遥远的历史,“从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一片滩涂开始,我们就在战斗。为了生存,我们建起了第一座木屋;为了发展,我们建起了清岩之渠;为了活命,我们战胜了瘟疫;为了不被饿死,我们刚刚结束了一场与饥饿的赛跑。”
“一桩桩,一件件,”他转过身,看着众人,“我们像一根被拉到极致的弓弦,从未有过真正的松懈。每一次危机,都让我们爆发出更强的力量。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弓弦如果一直绷着,会怎么样?”
“会断。”陈岩下意识地回答。
“没错。”何维点了点头,“一座城市,一个文明,也是如此。它不能永远处于战斗状态。无休止的战斗和工程,会耗尽它的根基,榨干它的人民。我们必须学会休息。”
“休息?”
这个词,从这位一手缔造了“基建狂魔”之城的创始者口中说出,显得如此陌生,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在所有人的认知里,上海港的代名词就是“速度”与“效率”。
“老师,”林沐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工程师对“停滞”的本能警惕,“您的意思是,我们要暂停所有的工程吗?可是,城市的路网规划、港口的扩建……”
“我不是说要停滞不前。”何维打断了她,微笑着摇了摇头,“我只是想让我们这座高速运转的机器,换一个更健康的运转方式。”
他回到桌前,提出了第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新法令。
“我提议,并以公民的身份投票,在上海港推行‘七五工作制’。”
“七五工作制?”众人面面相觑,这个全新的词汇让他们感到了困惑。
“很简单。”何维解释道,“从今天起,我们以上海港天象台记录的七天,定为一周。在这一周里,所有公民,包括执政官和各司司长在内的所有公职人员,在连续工作五天之后,必须强制休息两天。”
“强制休息?”李山挠了挠头,不解地问,“何维大人,我们庄稼人出身,有的是力气,一天不干活就浑身难受啊。再说了,那两天啥也不干,不是白白浪费了吗?”
他的话,代表了大部分民众朴素的想法——勤劳,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品德。
“李山司长,我问你,”何维看向他,“你上次陪你儿子李虎,好好地在海边玩一整天,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李山愣住了,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想不起来了。
自从“引湖入海”工程开始,他就几乎没有回过家。
何维的目光又转向林沐和木青。
“林沐执政官,木青司长,你们又有多久,没有像在铜都学宫时那样,坐在一起,只是单纯地聊聊天,而不是讨论工作了?”
两个女子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复杂的情绪,不约而同地沉默了。
“休息,不是懒惰。”何维的声音变得温和而富有哲理,“它是为了让我们有时间,去修复疲惫的身体,去陪伴我们的家人,去享受我们亲手创造的生活。更是为了……”
他顿了顿,说出了一个更深远的考量。
“为了让我们这座城市,能有更多的新生命诞生。”
他看着在场的众人,语重心长地说:“上海港不能永远只靠移民来壮大。我们需要自己的孩子,需要内生的人口增长。我们需要有新的一代在清岩之渠边出生,喝着淀山湖水长大。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们得有时间回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