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衣室里的空气又闷又稠,汗味混着挥之不去的挫败感,像块湿抹布闷在每个人胸口。十四分的分差就摆在记分牌上,冷得像块冰,压得人抬不起头。
杰夫·范甘迪刚才的咆哮还在耳边撞着——不是没听过他发火,但这次吼完,他攥着战术板的手松了松,声音沉得发哑:“别再往人堆里冲!把球坚决打内线,多找中投机会,学会绕,懂吗?找那些迂回的空当!”
林凯坐在储物柜前,毛巾搭在脖子上,汗顺着额角往下滴,他却没顾上擦。范甘迪最后那句“迂回”在脑子里转,转着转着就和泰勒·斯威夫特发的消息叠在了一起——“迂回的旋律,往往比直球更有力量”。
是啊,硬碰硬根本没用,小牛队的防守堆得跟城墙似的,姚明一接球就被包夹,麦迪突进去也得被好几只手盖下来,再这么打,分差只会越拉越大。
他闭上眼睛,【节奏之心】悄悄转起来,把刚才半场的焦躁全压下去。
脑子里像过电影似的,一遍遍回放小牛队的防守轮转——迪奥普蹲在内线不动,特里盯着持球人,诺维茨基补防慢半拍……看着看着,他忽然抓着了点东西:小牛队为了堵死内线、防麦迪的突破,弱侧那两个人的注意力总跟着球跑,尤其是球传得快的时候,他们脚下的轮转就会慢,能露出个小缝儿。
下半场的哨声猛地响起来,刺破了球馆里的沉闷。火箭队五个先发往场上走,刚才更衣室里的迷茫早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狠劲——反正都落后这么多了,不如照着教练说的,赌一把。
林凯运球过半场,没像往常那样立刻喊姚明上来挡拆。他站在弧顶,手腕一翻把球甩给麦迪,麦迪接球虚晃一下,又塞给底角的巴蒂尔,巴蒂尔没停,回手再传回来——就这么几下倒手,小牛队的防守阵型跟着球挪,迪奥普的眼睛死死盯着强侧,生怕姚明突然要位,连身侧的空当都忘了顾。
就是现在!林凯手指一紧,持球往右侧跨了一步,接着一个快得几乎出残影的体前变向,特里刚才跟着球跑神了,反应慢了半拍,被他一下过了个干净。
他直插禁区,小牛队的人立刻往内线收——换做平时,他肯定会把球分给姚明,但这次他没停,在罚球线里一步猛地顿住,膝盖微屈,身体往后仰了点,手腕轻轻一抬。
篮球带着弧线飞出去,避开了扑过来的丹皮尔的手,“唰”的一声,空心入网!
记分牌跳到40比52!下半场第一攻就成了!这球正好踩在范甘迪说的点子上——不硬冲,就用中投打他们的收缩,就用这种迂回的法子,一点点凿。
这球像给火箭队通了电似的,下一个回合,姚明在低位要位,故意往深了挤,丹皮尔和迪奥普果然一起围过来。
姚明没硬扛,接球的瞬间手腕一翻,把球回传给了外线的麦迪。
麦迪接球时面前空了小半步,他晃了一下,把扑过来的防守人点起来,往前运了一步,抬手就是个中距离——又进了!
连得四分!丰田中心的球迷刚沉下去的气又提起来,喊叫声一下炸了。小牛队的教练艾弗里·约翰逊坐不住了,手里的战术板往地上一拍,赶紧叫了暂停。
他站在场边,脸沉得能滴出水——他看出来了,火箭队换打法了,不跟他们拼篮下了,专挑中距离打,专找他们防守轮转的空当。
暂停回来,小牛队果然变了——防守范围往外扩了,迪奥普也不蹲在内线了,跟着往外走,就防火箭队的中投。
但这一下,反倒中了火箭队的圈套——他们要的就是这个“迂回”的效果,外线防得松了,内线自然就有空当。
没过两个回合,机会又来了。林凯在侧翼跟姚明打挡拆,小牛队立刻换防,迪奥普顶到了林凯面前。
林凯没硬突,运球往后退了两步,迪奥普怕他投,赶紧跟着往外挪——就在这时候,林凯手腕一沉,一个击地传球,球贴着迪奥普的腿边飞过去,正好送到篮下。
谁都没注意,巴蒂尔刚才借着麦迪的无球掩护,悄没声地切到了内线!他伸手接住球,往前一跨,轻松上篮得分!
“好球!这传球太贼了!林凯把防守看透了!”解说员的声音都拔高了。
这球传得妙,时机、力道、角度都卡得刚刚好,正好抓着小牛队防外线时,内线露出的那一瞬间空当。
火箭队的进攻彻底活了。不再是拿着球就往内线冲,而是耐着性子倒球,跑位,等着小牛队的防守露出缝儿。
林凯的【节奏之心】在这种打法里像开了挂,球在哪,防守的漏洞就在哪,他总能第一时间找着。
第三节成了追分的**。林凯自己投中了两个中投,还连着给姚明、巴蒂尔送了助攻。姚明在内线也舒服了,小牛队防外线分了精力,他能拿到一对一的机会,靠着身高和脚步,连着单打迪奥普得手。
麦迪也不执着于自己攻了,突进去吸引防守,再把球分给空位的队友,全队的节奏一下就顺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