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医庐声名,远播四方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医庐外的空地上已站满了等候的人。他们中有神农部落的族人,有伏羲部落的猎手,甚至还有几个穿着陌生服饰、背着行囊的远方旅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或焦急或期盼的神色,目光不时望向那座由原木和茅草搭建的医庐,仿佛那里藏着能驱散所有病痛的灵丹妙药。
轩辕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麻布长衫,刚走出传习堂,就被这阵仗惊了一下。他转头对身后的弟子阿木笑道:“这才刚过卯时,怎么就来了这么多人?”
阿木手里捧着记录病患信息的竹简,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自豪:“先生,自从上次那位老丈的腿疾被您治好后,咱们医庐的名声就像长了翅膀似的,连西边的夸父部落都有人听说了。您看那边几个背着兽皮袋的,就是从夸父部落来的,走了整整半个月呢。”
轩辕顺着阿木指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几个身材高大的汉子正局促地站在角落,他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裤脚还沾着未干的泥点,显然是长途跋涉而来。他心中微动,走上前拱手道:“几位远道而来,辛苦了。不知是哪位身体不适?”
为首的汉子见轩辕主动搭话,连忙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如钟:“您就是轩辕先生吧?我是夸父部落的石牙,我们族长的小儿子得了怪病,浑身发烫,说胡话,部落里的巫医用了好多法子都没用,听说您这里能治疑难杂症,就特地赶来求您救救孩子。”他说着,眼圈就红了,身后的几个汉子也跟着唉声叹气。
轩辕安抚道:“别急,先把孩子带进来让我看看。阿木,先安排他们到诊室候着,再给他们端点热水。”
刚把夸父部落的人领进医庐,东边又传来一阵喧哗。只见一群人簇拥着一个躺在简易担架上的妇人快步走来,担架旁跟着个哭哭啼啼的孩童。走近了才看清,那妇人面色青紫,呼吸微弱,嘴唇上还沾着白沫。
“轩辕先生!轩辕先生快救救我婆娘!”一个精瘦的汉子跪在轩辕面前,不停地磕头,“她昨天还好好的,今早起来突然就倒了,浑身抽抽,话都说不出来了……”
轩辕连忙扶起他:“快起来,先让我看看。”他蹲下身,伸手探向妇人的脉搏,只觉得脉象急促而紊乱,像受惊的小鹿在乱撞。再翻看她的眼皮,瞳孔已经有些涣散。他又闻了闻妇人的口鼻,隐约有股淡淡的杏仁味。
“她昨天吃了什么?”轩辕沉声问道。
汉子愣了一下,急忙回道:“昨天傍晚吃了点野果子,是从后山摘的,叫不出名字,红红的,像小灯笼似的,挺甜的……”
轩辕心里咯噔一下,想起岐伯曾说过的一种有毒野果“苦杏仁果”,外形酷似樱桃,味甜却有剧毒,误食后会让人抽搐昏迷,若不及时救治,几个时辰内就会丧命。他当机立断:“阿石,快取三碗清水来!阿禾,去药圃采新鲜的甘草和绿豆,越多越好!”
弟子们见轩辕神色凝重,不敢耽搁,立刻分头行动。轩辕则让人将妇人抬进诊室,解开她的衣襟,用银针快速刺入她的“人中”“内关”几处穴位,手法又快又准,银针入穴的瞬间,妇人的抽搐似乎减轻了些。
“先生,水来了!”阿石捧着陶碗跑进来。
“先生,甘草和绿豆采来了!”阿禾也提着满满一筐草药赶到。
轩辕接过草药,对阿木道:“快把甘草捣烂,和绿豆一起放进水里煮,大火煮沸后再熬一刻钟,记住,要浓一点!”他一边吩咐,一边继续施针,时不时用手按压妇人的胸口,帮助她顺畅呼吸。
诊室里的气氛紧张得让人喘不过气,外面等候的人也都屏住了呼吸,连那几个夸父部落的汉子都忘了自己的事,伸长脖子往诊室里看。那哭哭啼啼的孩童被阿木拉到一边,塞给他一块麦芽糖,小声安慰着:“别怕,你娘会好起来的。”
一刻钟后,浓浓的药汤熬好了。轩辕接过陶碗,小心地用勺子舀起,一点点喂进妇人嘴里。起初妇人牙关紧闭,药汤都顺着嘴角流了出来,轩辕只好用银针轻轻刺了刺她的舌根,她才下意识地张开嘴,将药汤咽了下去。
一碗药汤喂完,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妇人的脸色终于渐渐褪去青紫,呼吸也平稳了些,嘴唇上的白沫也消失了。轩辕这才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对那汉子道:“没事了,她是误食了有毒的野果,幸好送来及时。这是剩下的药汤,你回去后每隔一个时辰喂她一次,明天再带她来复诊。”
汉子千恩万谢,非要把身上带着的一张完整的虎皮送给轩辕,轩辕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又回赠了一些解毒的草药,让他带回去给部落的人辨认,免得再有人误食。
送走这一家人,轩辕刚想歇口气,阿木又跑了过来:“先生,夸父部落的那个孩子开始抽搐了,石牙大哥急得快哭了。”
轩辕连忙走进另一间诊室,只见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男孩躺在草垫上,脸色通红,浑身滚烫,四肢不时抽搐一下,嘴里还断断续续地说着胡话。石牙在一旁急得直搓手,见轩辕进来,扑通就跪下了:“先生,您一定要救救这孩子,他是我们族长唯一的儿子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