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服药时间有学问
晨雾还未散尽,医庐前的空地上已站满了等候问诊的族人。轩辕刚为一位风寒患者诊脉开方,正嘱咐着用药剂量,旁边一位妇人却红着眼圈走上前,手里攥着一个陶碗,碗底还残留着些许药渣。
“轩辕先生,”妇人声音带着哭腔,“这药我家汉子喝了三天了,咳嗽一点没好,反而夜里咳得更凶了,您看看是不是药方错了?”
轩辕接过药碗,凑近闻了闻,药味尚浓,正是他前日开的止咳方剂。他眉头微蹙,问道:“他是何时喝药的?”
“都是白天喝的,”妇人答道,“他说夜里喝了怕起夜,就想着白天一次喝够量。”
轩辕心中了然,拉着妇人走到医庐一侧的石凳上坐下,耐心解释:“治病如用兵,何时出兵、何时安营,都有讲究。这药治的是夜咳,本该夜里喝,才能趁势压住邪气。白天喝了,药力发散在白日的阳气里,到了夜里邪气抬头,自然就没了用处。”
妇人似懂非懂:“吃药还有这说法?不是只要喝下去就行吗?”
“这里面学问大着呢。”轩辕笑着摇头,招呼弟子阿木取来竹简,“你且坐着,我给你细细说。”
此时,岐伯恰好从后堂走出,手里拿着一卷泛黄的竹简,闻言便接口道:“轩儿说得对,服药时间,是医道里最易被忽略却最关键的一环。”他走到石桌旁坐下,将竹简铺开,上面是他早年记录的病例,“你看这个,三年前有个胃脘痛的患者,用了温中散寒的药,却总不见好,后来才知他总在饭后服药,食物挡住了药力,药到不了病灶,自然无用。”
轩辕点头附和,对妇人说:“就像这胃脘痛,病灶在胃,若饭前空腹服药,药能直接接触胃壁,效力直达病所;可若饭后吃,食物填满了胃,药被稀释,力道就弱了大半。”他让阿木拿来两个陶罐,一个装满石子,一个空着,“你看,这装满石子的罐子就像吃过饭的胃,再往里倒药汁,能装下的就少了;空罐子像空腹的胃,药汁能满满当当接住,效力自然足。”
妇人盯着两个陶罐,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那我家汉子的咳嗽,该什么时候喝药?”
“他是夜咳,多是阴虚火旺,”轩辕道,“最好在睡前一个时辰喝,此时阴气渐盛,药力能随着阴气深入肺腑,压住夜里抬头的虚火。你回去让他试试,今晚喝一次,明日再看效果。”
正说着,一位老者拄着拐杖走来,手里拿着药方,愁眉不展:“轩辕先生,这药我喝了总觉得头晕,是不是我年纪大了,受不住这药力?”
轩辕看了药方,是治风湿痹痛的,里面有祛风通络的雷公藤,药性偏烈。他问道:“老先生是何时喝药的?”
“早上刚起床就喝了,想着空腹吸收好。”老者答道。
岐伯在一旁捻须道:“这就错了。雷公藤有小毒,空腹喝会刺激肠胃,还容易上头。这类有刺激性的药,该在饭后喝,让食物垫一垫,既能护住肠胃,又能让药力慢慢发挥,不至于太猛。”
老者愣了愣:“还有这讲究?我以前生病,都是逮着空就喝,从没想过时辰。”
“不止这些,”轩辕接过话头,指着医庐墙上挂着的日月图,“日月运行有规律,人体气血也跟着变化。清晨阳气升,适合服解表药,让药力跟着阳气发散;午后阳气盛,适合服清热药,借阳气之力驱邪;傍晚阴气起,适合服补药,让养分随阴气收纳;夜里阴气浓,适合服安神药,助睡眠安稳。”
他让阿木取来几包分好的药,一一讲解:“你看这包治感冒的麻黄汤,要早上喝,借阳气助发汗;这包治便秘的大黄汤,要傍晚喝,借阴气下行之力通肠道;这包养心的莲子汤,要睡前喝,随阴气入心经;这包补气血的当归汤,要饭后喝,让脾胃慢慢运化。”
周围的族人越聚越多,都听得入了神。有个年轻猎手举手问道:“先生,那滋补的药,是不是什么时候喝都好?”
“也不是,”岐伯摇头,“滋补药大多滋腻,若在饭前喝,会碍着脾胃消化;若在饭后立刻喝,又会被食物挡住。最好在两顿饭中间喝,让脾胃既有空接纳,又不至于负担太重。就像田里施肥,不能在刚播种时施,也不能在刚收割时施,要在作物生长时,才能被好好吸收。”
猎手挠挠头:“听您这么一说,服药时间比药方还重要?”
“相辅相成,”轩辕道,“好药方若选错时间,就像好箭射错了靶子;普通药方若选对时间,也能事半功倍。”他转身对众人说,“从今日起,我会在每张药方上标注服药时辰,大家照着做,药效会好很多。”
说着,他拿起石笔,在老者的药方上写下“饭后一刻钟”,在妇人的药方上写下“睡前一个时辰”,又在之前那位风寒患者的药方上写下“晨起温服”。
妇人拿着改好的药方,又问:“先生,那喝药的温度有讲究吗?是不是越热越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