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今晚咱们来聊聊一个既有趣又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热门话题——“五劳七伤”。这个话题不仅关乎我们的身体健康,还能让我们反思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看看自己中了几个呢?
在《素问·宣明五气》中提到:“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话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用眼过度会伤血,在床上躺久了会伤气,坐久了伤肉,站久了伤骨,走得时间长了会伤筋。那“七伤”又是指啥?忧伤心、怒伤肝、寒伤肺、饱伤脾、淫伤肾、恐伤志,还有风雨寒暑伤形。总的来说,这些都可能导致诸虚百损之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医认为,很多疾病的产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由于我们长时间的“不注意”引起的。虽然坐、站、看、行、卧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人体生命活动,但是久坐、久站、久行等等,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时间久了,慢性病就出来了。这些都是我们平时最易中招的。看看您中了多少?
一、久视伤血:眼睛的求救信号与护眼之道
久视,就是用眼过度。中医讲,肝主藏血,开窍于两目,肝得血而目能视。如果用眼过度,长久视物(譬如看电脑、看手机、看书、阅报等),就会损伤肝之精血,从而出现视物不清、眩晕等不适。在现代社会,电子设备已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无论是上班族的电脑办公,还是学生党的网课学习,亦或是休闲时的刷手机、追剧,我们的眼睛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超负荷运转”。长时间盯着屏幕,不仅会导致眼睛干涩、酸胀、疲劳,还可能引发近视、干眼症、黄斑病变等眼部疾病,甚至影响睡眠质量。
中医认为,肝血不足是久视伤血的根本原因。肝血充足,眼睛才能得到滋养,视物清晰明亮;反之,肝血亏虚,则会出现眼睛干涩、模糊、畏光等问题。因此,保护眼睛的关键在于养肝补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科学用眼,劳逸结合:遵循“20-20-20”原则,即每工作20分钟,抬头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此外,每30分钟至1小时让眼睛休息5-10分钟,可以通过闭目养神、做眼保健操、眺望远处绿植等方式放松眼部肌肉。
2. 食疗养肝,补充营养:多食用补益肝血的食物,如桂圆、黑豆、莴笋、红枣、花生、核桃、枸杞等。其中,枸杞被誉为“明眼子”,可泡茶饮用,或与菊花搭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缓解眼部疲劳;桂圆和红枣可煮粥或直接食用,补血安神。
3. 穴位按摩,疏通经络:常按揉眼部周围的穴位,如攒竹穴(眉头凹陷处)、睛明穴(内眼角上方凹陷处)、四白穴(眼眶下缘正中凹陷处)、太阳穴等,能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按摩时力度要轻柔,以酸胀感为宜。
4. 环境调节,减少刺激:保持光线柔和,避免强光直射屏幕,减少蓝光伤害。使用电脑时,屏幕亮度不宜过亮或过暗,与周围环境亮度协调;夜间可开启护眼模式,降低蓝光辐射。
二、久卧伤气:卧床非良药,动起来才健康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之一。“久卧伤气”简单说,就是长时间卧床不动,气的运行就会变得缓慢,身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也会相应减慢,可导致一身之气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诸如精神萎靡不振、身倦乏力、气短等气虚症状。其次,中医讲“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也就是说,如果每天卧床的时间过久,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出现气滞血瘀的症状。
现代人常陷入两个极端:要么因工作压力熬夜加班,睡眠不足;要么周末或假期“报复性”补觉,一躺就是一整天。殊不知,过度卧床反而会让身体“罢工”。正常的卧床休息或睡眠固然必要,但“久卧”则百害无一利。长期卧床会导致肌肉松弛、关节僵硬、消化功能减弱,甚至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如何避免久卧伤气?关键在于“动静结合,规律作息”:
1. 早睡早起,规律作息: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建议每晚10-11点入睡,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补觉,让身体形成稳定的生物钟。
2. 适量运动,激活气血: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跑步、瑜伽、八段锦等。运动能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质,改善精神状态。即使在家中,也可通过简单的拉伸、深蹲、踮脚等动作活动身体。
3. 饮食调养,补益正气:气虚者可适当食用补气食物,如人参、太子参、黄芪、山药、红枣等。人参可切片泡水或炖汤,太子参性质温和,适合日常调理;山药可煮粥或蒸食,健脾益气。
4. 阳光与空气,自然疗法:多接触自然光线和新鲜空气,有助于提升体内阳气。早晨或午后到户外散步,既能晒太阳补钙,又能呼吸新鲜空气,振奋精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