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今晚我们相聚一堂,共同探讨一个关乎健康的重要话题——为什么火力不足的人容易患上癌症。这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健康细节。我们常常把癌症视为突如其来的灾难,但其实,它的种子往往在多年之前就已经悄然埋下。
首先,让我们追溯到宋代,那时的医学典籍《圣济总录》中提到:“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无或余赘,及郁结雍塞,则乘虚投隙,瘤所以生。”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肿瘤的本质——它不是凭空出现的怪物,而是气血运行受阻、长期淤积的结果。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它们如同江河湖海,必须川流不息。一旦因寒、因郁、因虚而导致流动迟缓,便形成了“留滞”的病灶。这种“留滞”日积月累,就成了肿瘤滋生的温床。因此,预防肿瘤的关键,不在于对抗某种病毒或细菌,而在于维护气血的畅通与旺盛。
接下来,我们聊聊过敏体质的人为何不容易得癌症。《灵枢》中提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人体的气血在温暖状态下才能正常流通,遇到寒冷就会淤滞不畅。过敏性鼻炎患者常常处于一种免疫系统高度敏感的状态。这种敏感,从某种角度看,是一种“过度防御”。曾在“MSN中文网”的“名医讲坛”直播现场,我有幸采访了北京人民医院的耳鼻喉科余力生主任,这位留德的医学博士在谈到过敏性鼻炎时,给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结论:只要不离开过敏原,病人就会持续发作,唯一的应对方式就是规避。然而现实是,即便离开了花粉弥漫的春天,躲过了尘螨滋生的潮湿环境,几年之后,新的过敏原又会悄然出现——可能从花粉转为霉菌,从宠物皮屑变为食物蛋白。这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天生“警觉性”过高,像一台全天候运行的雷达,连最微弱的信号都不放过。
这种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虽然带来了打喷嚏、流鼻涕、眼睛发痒等不适,但也恰恰是这种“高度戒备”的状态,使得他们对体内异常细胞的监控能力远超常人。免疫系统过分敏感,把一般免疫系统难以察觉的微小变化都发现了,会引发轩然大波,导致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呼吸困难。这种高度敏感性是天生的,就像父母赐予的容貌一样,与生俱来。然而,余力生主任也给了过敏人群一句极大的安慰:“这类人可能不容易得癌症,也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敏感。”这句话看似矛盾,实则蕴含深刻的医学逻辑。
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人之所以得癌是因为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出错,出错的细胞有可能变成癌细胞。细胞分化出错是难以避免的生物现象。从年轻时起,我们体内的数不清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分裂与更新,每一次复制都存在出错的概率。这些错误在年轻时往往能被免疫系统迅速识别并清除。而敏感的免疫系统能够在早期就发现身体里出错的癌症细胞,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人到了老年,火力不足,阳气渐衰,免疫系统的“雷达”开始老化、迟钝,对出错的细胞没有及时发现,或对已经成了敌人的癌症细胞没有清除的能力,癌细胞就逐渐积累下来,最终突破防线,演变为临床上可见的癌症。
因此,人的癌症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之后,因为人到了老年,免疫系统没有年轻人那么敏感,失灵了。美国有医学专家对8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尸体解剖,发现1/4的人体内有肿瘤,只是他们未必因为癌症而死。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位在欧洲的中国访问学者,在完成200多例高龄老人的解剖后得出结论:几乎所有80岁以上的老人,体内都存在隐匿性肿瘤,只是这些肿瘤生长缓慢,未引发症状。他进一步推测,如果人类寿命普遍达到100岁,几乎每个人体内都将携带3到4个微小的、未被发现的肿瘤。以肺癌为例,如今已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且多发于70岁以后,医学界甚至将其称为“老年癌”,这并非偶然,而是身体机能衰退、火力衰减的必然结果。
那么,“火力”究竟是什么?在中医理论中,火力指的是人体的阳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温煦身体、推动气血运行、抵御外邪入侵。阳气充足,五脏六腑才能各司其职,免疫系统才能高效运转。一旦阳气不足,火力衰弱,不仅容易怕冷、乏力、食欲不振,更关键的是,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对癌细胞的识别与清除能力大大减弱。同时,阳虚生内寒,寒则血凝,气血运行更加迟滞,进一步为肿瘤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因此,保持适当的火力,是预防癌症的根本之道。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养护阳气:饮食上,多食用温补之品,如生姜、大枣、桂圆、羊肉、核桃等,避免长期食用生冷寒凉的食物;运动上,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八段锦、太极拳,以微微出汗为宜,促进气血流通;作息上,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耗伤阳气;情志上,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避免长期抑郁、焦虑,因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情绪波动直接影响气血运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