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伙伴们,晚上好啊!今天晚上呢,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我们身体里的五脏六腑,特别是大小肠。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去看病的时候,大夫总是会问我们大小便的情况呢?这背后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哦。
在古代啊,有一个说法叫做“入国问俗”。意思就是说,当你去到一个新的国家,一定要先了解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然后按照人家的习惯去做事。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同样的道理,还有“人家问讳”。当你到一个陌生人家做客时,首先要搞清楚这户人家有什么避讳,不要做一些让人家不高兴的事情。这样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再比如说“上堂问礼”,当我们面对老人时,一定要先询问一下礼数是什么,这样我们才知道该如何去施礼,以示尊重。
那么,面对病人的时候,我们应该问什么呢?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叫做“临病人问便”。也就是说,大夫在看病时,一定要问一下病人的大小便情况。
为什么大夫要特别关注病人的大小便呢?这是因为大小肠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负责消化和排泄,如果大小肠出现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通过询问病人的大小便情况,大夫可以初步了解病人的消化系统是否正常,有没有出现便秘、腹泻、便血等问题。这些信息对于诊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都非常关键哦。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脏腑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这意味着肺和大肠、心和小肠、肾和膀胱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实际上,大小便的问题不仅仅是肠胃的问题,询问“二便”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肺、心、肾的功能状态。因为肺、心、肾与大小便之间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
例如,当小便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时,这可能与肾气是否充足以及命门之火是否衰退密切相关。如果肾气不足或命门火衰,就可能导致小便出现问题。
此外,现在有很多人患有大小肠疾病。而导致这些疾病的原因往往与肺和心有关。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如果形成了肺寒的情况,必然会导致大肠寒;而如果小肠的吸收功能出现问题,心脏也一定会受到影响,因为小肠所吸收的所有物质都与心脏相连。
◆便秘
大肠病会导致一个极为常见的问题——便秘。如今,许多人都饱受便秘的困扰,这已然成为了一种临床多发病。
有些人会尝试通过食用寒性食物来促使自己拉稀,期望以此来缓解便秘症状。然而,这种方法并不可取,因为长期如此,不仅无法真正解决便秘问题,反而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和应对便秘问题呢?首先,毋庸置疑,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此外,我们还需要学会一些自我判断的方法,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便秘问题。下面,我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便秘类型及其相应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1) 阳虚便秘:这类人通常神情较为冷漠,面色缺乏神采,容易感到疲倦,但一般不会出现腹胀的情况。对于阳虚便秘,中医常用的治疗方剂是白通汤。
(2) 阴虚便秘:此类患者常常表现为胸烦气躁,口中常吐黄痰。针对阴虚便秘,中医多采用麻仁丸进行治疗。
(3) 阳明胃实证:这是另一种常见的便秘类型。这类人如果大便问题得不到解决,往往会出现胡言乱语、口臭气粗等症状。
《伤寒论》中明确指出,针对此类病症,可选用大小承气汤进行治疗。然而,我们在研习中医时,必须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即中医所注重的是辨证论治。这意味着,对于每一位患者,都需要运用望、闻、问、切这四种方法来仔细甄别其病情,以确定病症究竟属于太阳证、少阴证还是厥阴证等不同类型。
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两个关键的“证/症”字。其中,“症”指的是疾病的表象,例如便秘就是一种病症。但在中医理论中,更为强调的是“证”,也就是要明确疾病的归属问题。只有准确辨别出“证”,才能对症下药。正因为如此,即便有十位患者都患有便秘这一病症,医生所开出的药方也可能会各不相同,这是由于他们的病情分别处于不同的“证”之中。
◆泄泻
拉稀这一症状,通常是由于湿邪引起的,也就是说,湿气无法正常代谢。那么,为什么湿邪会难以化解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命门火衰,即人体内的火气不足。
比如说,五更泄就是一种典型的例子,患者会在早上四五点钟时突然出现剧烈的腹泻症状,而且这种疾病往往比较顽固,难以治愈。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大家介绍两种可以尝试的治疗方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