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后的跨年龄段音乐情感研究正式启动,首批规范化采集的数据源源不断汇入模型。林清音团队与埃里克团队日夜不停地进行分析,最初的发现就让所有研究人员感到振奋。
数据清晰显示,不同年龄段的华夏受众,对传统民乐和西方古典乐的情感反应存在显着差异。尤其是在老年组,听到《二泉映月》等蕴含特定文化记忆的乐曲时,其脑电波活动和自我报告的情感强度,远高于聆听巴赫的赋格曲。而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组,虽然整体反应强度不如成人,但对节奏鲜明、音色独特的民乐(如唢呐、琵琶曲)表现出的注意力和愉悦度,同样明显高于对比组的西方儿歌。
这太不可思议了!埃里克在视频会议中难掩激动,数据表明,文化审美偏好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早植入,甚至在语言能力完全形成之前!林,你们的活态数据库简直是座金山!
林清音看着屏幕上清晰的数据图谱,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这不仅验证了她坚持文化语境重要性的理念,也为华夏音乐在早期教育和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她立刻组织团队着手撰写首期研究报告,准备投向顶尖的跨学科期刊。
事业的突破让她干劲十足,而回到家,还有另一场音乐启蒙正在等待她。
慕慕最近的新爱好,是敲打一切。自从某天看到爸爸在家庭影音室里即兴敲击了一套电子鼓后,小家伙就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不再满足于自己的小木琴和音乐地毯,开始对任何类似鼓面的物体产生浓厚兴趣——茶几、饼干盒、甚至妈妈精心保养的古筝侧板(在被严肃制止后)都未能幸免。
江以辰看着儿子拿着玩具小锤,对着自己的小凳子敲得砰砰响,小脸上全是认真的表情,忍不住挑眉。他走过去,蹲在慕慕面前,握住他那双不安分的小手。
小子,想学打鼓?
慕慕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爸爸,用力点头,嘴里模仿着鼓声:咚!哒!咚!
江以辰眼底掠过一丝笑意。他没有立刻带儿子去碰那套专业的电子鼓,而是转身拿出一个提前准备好的、色彩鲜艳的儿童打击乐套装——包含一个小手鼓、一对沙锤、一个铃鼓和一个节奏棒,材质安全,音量适中。
他将小手鼓放在慕慕面前,自己拿起节奏棒,跟着爸爸。
他先用节奏棒,在鼓面上敲出极其简单、缓慢的二分音符节奏:咚……咚……咚……咚……
慕慕好奇地看着,学着爸爸的样子,用自己的小手掌拍在鼓面上:啪……啪…… 节奏杂乱,但兴致高昂。
江以辰没有纠正他,反而配合着儿子的乱拍,用节奏棒在鼓边敲出轻快的装饰音,将杂乱的拍子巧妙地带入一个简单的节奏型中。他一边敲,一边用低沉的声音数着拍子:一、二、三、四……
慕慕似乎感受到了节奏的魔力,拍打的动作渐渐不再那么毫无章法,开始下意识地试图跟上爸爸口中的数字和那稳定的咚、咚声。虽然他依旧无法精准控制,但那专注模仿的小模样,无比可爱。
林清音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推开家门,听到的不是预想中的,而是一段充满童趣的、由手鼓、沙锤和节奏棒交织出的、简单却异常和谐的家庭打击乐。她循声走到客厅,看到江以辰盘腿坐在地毯上,慕慕坐在他对面,父子二人正投入地进行着他们的节奏游戏。
江以辰看到她,手中的节奏未停,只是抬眼对她笑了笑,眼神温柔。慕慕也看到妈妈,兴奋地举起沙锤摇晃,嘴里喊着:妈妈!听!
林清音的心瞬间被这温馨的画面填满。她放下包,走过去,坐在他们身边,拿起那个没人用的铃鼓,轻轻摇晃着,加入了这场即兴的家庭音乐会。
她没有试图演奏复杂的旋律,只是用铃鼓的沙沙声,为父子二人的节奏铺上一层明亮的底色。江以辰默契地调整了节奏,将她的铃鼓声也容纳进来。慕慕看到爸爸妈妈都参与其中,更加兴奋,拍打得越发卖力,虽然还是节奏杀手,但那份快乐感染了每一个人。
简单的节奏,稚嫩的敲击,交织成这个夜晚最动听的乐章。阳光早已落下,客厅里温暖的灯光笼罩着他们,笑声和音乐声弥漫在空气里。
一曲(或者说是一段节奏)终了,慕慕扑进妈妈怀里,小脸红扑扑的。林清音抱着儿子,看向江以辰,眼中满是柔情:江老师启蒙得不错嘛。
江以辰伸手将母子二人一起揽住,语气带着点理所当然的骄傲:我江以辰的儿子,节奏感怎么能差?
他低头,看着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儿子,补充道:不过,想碰老子的真鼓,还得再练几年。
林清音笑着靠在他坚实的肩膀上。事业的突破带来满满的成就感,家庭的温馨赋予她无尽的能量。研究的数据揭示了文化传承的奥秘,而家里的鼓手启蒙则谱写着爱的传承。第二阶段的心动协奏,在学术的严谨与家庭的律动中,走向更加丰盈的篇章。
喜欢学长,这里不可以请大家收藏:(064806.com)学长,这里不可以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