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纪念日临近,央视的“百年风华”晚会上,岳川的新歌《信仰的光芒》成了最大的焦点。
这首歌写给建军九十五周年,旋律融合了军乐的雄浑与民谣的质朴,录制时特意邀请了不同年代的军人参与合唱——有白发苍苍的老兵,有刚入伍的新兵,还有英姿飒爽的女军人,岳川站在他们中间,吉他声与铜号声交织,像一条跨越时空的河。
副歌响起时,全场观众自发站起来合唱,歌词滚烫得像火焰:
“从南湖的船,到雪山的寒,
信仰的光,照亮每一步难。
枪林弹雨中,你把名字刻进丰碑,
和平年代里,我接过你的钢枪,守着万家安。
这光芒,是星星之火,燎原成海,
是代代相传,从未改变的答案。
当红旗升起,你看那晨光里,
无数个你我,正沿着光,走向更远的未来。”
晚会结束后,《信仰的光芒》迅速登上各大音乐平台榜首,军队官方账号发布了老兵合唱的视频,播放量一天内破十亿。有家长留言:“孩子看完视频,说长大了想当兵,要去守着‘信仰的光’。”
就在全网为这首歌沸腾时,暗流开始涌动。
音乐圈的“老牌权威”赵文海在采访中发难:“岳川的歌太‘功利’,把红色歌曲搞得像流行曲,是对历史的轻慢。真正的红色音乐,应该端着、敬着,不是拿来‘圈流量’的。”
这番话立刻被一些营销号放大,#岳川 消费红色文化# 的话题悄悄爬上热搜,点开一看,全是匿名账号的抹黑:“听说他写这首歌是为了拿军方的资源,背后有资本操作”“老兵合唱是摆拍,那些人根本不是真军人”。
周曼气得摔了文件:“这些人太无耻了!赵文海自己写的歌没人听,就来踩你!我已经联系律师,准备起诉造谣的账号。”
岳川却很平静,指着一条评论:“你看,真正的老兵在下面留言了——‘只要能让年轻人记住历史,流行又何妨?’群众的眼睛是亮的。”
他没把精力放在打嘴上官司,而是投入到新科幻小说《星海归途》的创作中。这部小说讲述人类在星际探索中寻找“文明根脉”的故事,开篇就震撼了读者:
“‘天问’号探测器在火星发现了一块甲骨,上面刻着三千年前的甲骨文——‘归’。宇航员林夏抚摸着甲骨上的刻痕,忽然明白,人类飞向星海的意义,从来不是逃离,而是带着地球的根,走得更远。
控制台响起警报,外星文明的信号正逼近,但林夏没有启动武器,而是将甲骨文的影像发向了宇宙——‘我们从这里来,我们带着光’。”
《星海归途》在番茄中文网连载,首日收藏破五百万,却被某文学评论号批为“不伦不类”:“科幻就该讲科学,硬塞传统文化是画蛇添足,岳川不过是在消费‘文化复兴’的热度。”
更蹊跷的是,岳川筹备已久的电影《山河岁月》突然遭遇阻力。这部电影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讲述三代人守护敦煌壁画的故事,原本定档国庆,投资方却突然宣布“资金链断裂”,几家院线也纷纷表示“排期已满”,暗示不再接收这部影片。
“肯定是赵文海背后的资本在搞鬼,”凌薇打来电话,语气愤怒,“他们怕《山河岁月》爆火,影响自己投资的流量电影。我已经让我的工作室注资了,钱不是问题,但排片被卡,怎么办?”
岳川看着窗外,城市的灯光明明灭灭:“排片卡不住观众的脚步。咱们启动‘露天放映计划’,联系全国的社区、学校、军营,免费放映,让想看的人都能看到。”
他同时联系了军队文工团,对方立刻响应:“全军影院无条件排片!还要组织官兵包场,这电影讲的是‘守护’,和我们的职责太像了!”
露天放映的第一站选在敦煌莫高窟前。夜幕降临,幕布架在九层楼前,壁画上的飞天仿佛在看着银幕里的故事。当镜头扫过三代人修复壁画的双手,与现实中正在工作的研究员重叠时,现场响起了自发的掌声。
有游客举起手机直播,弹幕瞬间刷屏:“这种电影凭什么被卡排片?比那些流量烂片好看一百倍!”“我在西安,求组织露天放映!我自带小马扎!”
短短三天,全国有两千多个社区、学校加入“露天放映计划”,甚至有网友自驾带着放映设备,跑到偏远山区为孩子们播放。《山河岁月》的口碑发酵,倒逼院线不得不重新排片,上映首周票房反超同期所有影片,成了年度最大黑马。
这时,境外的抹黑开始变本加厉。某西方媒体发布“深度报道”,称岳川的作品“被官方操控,是文化渗透的工具”,还编造出“他收军方巨额资金”的谣言。
国内一些被境外势力收买的“公知”跟风炒作,在社交平台发文:“岳川的文化输出是‘新瓶装旧酒’,本质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军队宣传部门迅速发文驳斥,附上《信仰的光芒》创作全过程的纪录片,证明歌曲从构思到录制,全程由创作者自主完成,老兵合唱更是自发参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