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中学的老礼堂里,阳光透过彩色玻璃,在1925年的管风琴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岳川蹲在管风琴前,指尖拂过泛黄的琴键,琴键缝隙里还卡着片干枯的银杏叶——是1950年合唱队排练时,学生不小心掉进去的。
“这管风琴的音色得好好调,”他对跟着来的调音师说,“要保留它的‘岁月感’,不能调得太亮,像老教师说话的声音,温润带点沙哑。”
这正是他借鉴地球《人生第一次》“校园重聚”纪录片的思路——老乐器的音色不是越完美越好,瑕疵里的岁月痕迹才是最动人的。
苏州中学的老校长递过本1950年的合唱队乐谱,乐谱扉页上的钢笔字迹已经晕开:“这是当年合唱队的指挥周老师写的,里面还有他的排练笔记,比如‘第三段要轻,像银杏叶飘下来’。”
夏晚晴接过乐谱,轻轻翻开,里面夹着张黑白照片——十几位穿着蓝布校服的学生,站在管风琴前,笑容里满是青涩。
“咱们把照片里的老校友找回来,搞场‘跨时空合唱’,”她抬头对岳川说,“让他们再站在管风琴前,唱当年的校歌,肯定特别有意义。”
岳川点头,掏出提前写好的校歌改编词(照搬地球某百年名校校歌旋律,只改了校名和地名):“校歌就用这个版本,保留原曲的庄重,加段管风琴独奏,像时光在琴键上流淌。”
可上午十点,周曼突然收到消息:星娱在苏州老剧院办“百年名校校友重聚”活动,声称“邀请到苏州中学1950年合唱队的‘老校友’”,还放了段宣传视频——视频里的“老校友”穿着崭新的复古校服,手里拿着打印的乐谱,对着镜头说“当年我们在豪华礼堂里排练,管风琴特别气派”,连当年的合唱曲目都记错了。
“他们找的全是演员!”
苏州中学的现任校长气得拍桌子,“1950年学校哪来的豪华礼堂?合唱队当年是在这间老礼堂排练,地板都是木头的,踩上去会响!”
老校长这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个铁皮盒:“我有周老师的通讯录,里面有当年合唱队三位老校友的联系方式,咱们现在就联系他们,让他们来戳穿星娱的假重聚!”
岳川立刻拨通第一位老校友李爷爷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激动:“我还留着当年的校徽呢!上面刻着‘苏州中学1950’,当年合唱时我总忘词,周老师还笑着说‘你记不住词,就记管风琴的节奏’。”
不到两小时,三位老校友就陆续赶到老礼堂,李爷爷手里攥着校徽,王奶奶带着当年的合唱队制服(袖口已经磨出毛边),张爷爷则扛着个旧录音机——里面录着1950年合唱队的排练录音。
“星娱的演员连当年排练的地方都不知道,”
张爷爷按下录音机的播放键,里面传来周老师的声音:“大家注意,管风琴第三段的重音要跟上,别像上次一样,有人快有人慢!”老礼堂里的人都安静下来,这段带着杂音的旧录音,比星娱的假宣传真实一百倍。
星娱的人听说后,赶紧加戏——让演员们拿着“老校友证书”,在老剧院门口拉横幅,说“川晴工作室阻挠真实校友重聚”。可没等团队回应,李爷爷就带着校徽、旧制服,直接去了老剧院。
“你说你是1950年的合唱队成员,”李爷爷指着一个演员手里的乐谱,“当年周老师的乐谱里,第三段有个小修改,你能指出来在哪吗?还有,我们当年排练时,管风琴的哪个琴键是坏的,你知道吗?”
演员被问得哑口无言,手里的打印乐谱上根本没有修改痕迹。围观的路人纷纷拿出手机拍,有人认出李爷爷:“这不是上次接受采访的苏州中学老校友吗?他手里的校徽是真的!”星娱的人见势不妙,赶紧带着演员溜走,连“重聚活动”的横幅都没敢收。
当天下午,三位老校友在老礼堂里排练起当年的校歌。李爷爷站在当年的位置,虽然记性不如从前,却还记得管风琴的节奏;
王奶奶轻轻哼着旋律,声音里带着岁月的温柔;张爷爷则用旧录音机录下排练的声音,笑着说“要给远在国外的周老师发过去,让他听听我们还没忘”。
岳川让林野用多机位拍摄,一个镜头管风琴的琴键,一个镜头老校友的表情,一个镜头彩色玻璃上的光斑,画面里满是岁月的温情。
陆哲则在一旁处理音频,把管风琴的声音和老校友的合唱混在一起,加了段旧录音里周老师的指导声,像“跨时空的指挥”。
排练结束时,李爷爷突然提议:“咱们搞个‘跨校校友音乐会’吧!把滨江高中、苏州中学、扬州中学的老校友都聚起来,用各自学校的老乐器,比如滨江的老钢琴、扬州的老古筝,一起唱校歌,肯定特别热闹。”
王奶奶也点头:“我有扬州中学老校友的联系方式,他们学校有棵150年的银杏树,当年我们去交流时,还在树下唱过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