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羽田机场的出口,微凉的风裹着零星樱花瓣飘落在肩头。
岳川刚走出抵达大厅,就看到佐藤举着块手绘接机牌——牌面上画着《星途》动画里的双星系,旁边用中日双语写着“星音赴约,共赏星途”,笔尖还沾着未干的粉色颜料,是凌薇昨晚在飞机上帮忙画的。
“动画大赏的主办方刚发来消息,互动环节的设备已经架设好了,但有个小问题——星愿的三味线音色和动画里的星轨移动不同步,技术人员调了一上午都没解决,”佐藤递过一杯热抹茶,语气带着急,“彩排定在下午两点,咱们得赶紧过去看看。”
岳川接过抹茶,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脑子里却快速闪过地球动画配乐的“关键帧同步法”——这种方法能让音频精准匹配画面关键动作,正好能解决声画不同步的问题。
“先去彩排现场,看看具体情况再说,”他没直接说解决方案,而是装作需要看实际画面才能判断的样子,“说不定是星轨移动的节奏没找准,咱们给它找个‘声音锚点’就行。”
抵达动画大赏的场馆时,彩排已经开始。
舞台中央的巨幕上,正播放《星途》动画里“主角在樱花谷观测双星系”的片段,星轨缓缓移动,可三味线的“星愿音色”总比星轨交汇慢半拍,像追不上星星的脚步。
技术人员满头大汗地调整参数:“我们试过调整音色延迟,可不管调快还是调慢,都和星轨的‘流动感’不搭,要么太僵,要么太飘。”
岳川走到控制台前,盯着屏幕上的动画分镜,指尖在分镜边缘画了几个小圈。
“把星轨移动的关键帧标出来——比如星轨开始靠近的‘启动帧’、交汇的‘峰值帧’、分开的‘收尾帧’,然后让三味线音色的‘起音’卡启动帧,‘强音’卡峰值帧,‘余音’卡收尾帧,像给星轨装了个‘声音导航’,肯定能同步。”
他说的“关键帧同步法”,其实是地球动画电影《千与千寻》配乐时用到的经典技巧,却装作是刚才看分镜里“星轨像丝带飘动”突然联想到的。
技术人员半信半疑地按要求调整,当修改后的画面与音色同时播放时,全场瞬间安静下来——三味线的起音刚落,星轨就开始靠近;强音爆发时,星轨正好交汇;
余音消散时,星轨缓缓分开,声画像被线缝在了一起,连佐藤都忍不住拍手:“这就是‘星音与星画共生’的感觉!之前怎么没想到用‘关键帧’当锚点?”
彩排刚顺利进行到一半,林野的手机突然震动——星娱的日语水军开始在社交平台刷屏,说“川晴工作室的星愿互动环节,抄袭了三年前某海外颁奖礼的‘声音投影’设计”,还附了段刻意剪辑的对比视频,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互动逻辑拼在一起。
“这群人真是阴魂不散,”凌薇气得戳着平板屏幕,“咱们的互动是‘星愿 乐器音色 全球同步’,他们说的那个只是单纯的声音投影,根本不是一回事!”
岳川没慌,反而让林野打开之前在巴黎拍的“星愿互动设计草稿”视频——视频里,岳川在飞机上画的草稿,标注着“星愿音色匹配乐器”“全球星图同步”等字样,时间戳比海外颁奖礼早了半年。
“不用发长篇大论反驳,把这个视频放出去,再加上咱们在东京彩排的幕后片段,让大家看清楚创作过程,”岳川指着视频里的草稿,“真正的创作不是靠抄袭,是靠一步步打磨细节,从巴黎的想法到东京的落地,每个环节都有迹可循。”
林野立刻把视频发到川晴工作室的日文账号,不到半小时,#川晴星愿互动原创证据#的话题就冲上日本热搜。
有动画导演转发视频,指出“关键帧同步法是川晴独有的,海外颁奖礼根本没有音色与画面关键帧匹配的设计”;还有粉丝对比两段视频,发现“星娱剪辑的对比视频,故意剪掉了川晴互动里的全球同步功能”。
星娱的水军见势不妙,很快销声匿迹,连之前转发谣言的营销号都悄悄删了帖。
傍晚六点,动画大赏正式开始。场馆的灯光暗下,巨幕上突然亮起全球观众的星愿漂流瓶。
巴黎观众的“愿星音永远传递”、滨江观众的“愿槐树与樱花共映星空”、纽约观众的“愿每个孩子都能听到星的声音”,无数光点在幕布上漂浮,引发现场观众的阵阵惊叹。
岳川坐在钢琴前,指尖轻轻落在琴键上,《星途》的前奏像星风一样散开,巨幕上的星愿漂流瓶突然汇聚成双星系的形状,与动画里的星轨重叠。
夏晚晴的歌声响起时,巨幕切换到《星途》动画的高光片段——主角在太空舱里看着双星系,耳机里传来母亲的声音,三味线的旋律突然切入,宫本先生的指尖在琴弦上快速滑动,模拟主角心跳的节奏;
藤原 的尺八吹起长音,像太空里的星风,慢慢裹住整个场馆。岳川的钢琴旋律悄悄融入了地球动画《你的名字。》配乐里的“时空共鸣”和弦走向,却调整得更贴合“星音”的温暖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