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樱花谷,晨雾像浸了水的纱,裹着光秃秃的樱树枝桠。
凌薇蹲在谷口的老樟树下,对着延时相机皱眉——刚架好设备,相机突然提示电量不足,备用电池还落在酒店房间。
“昨晚光顾着改投影参数,忘了充电,”她急得搓手,哈出的白气在镜头前散成雾,“再等半小时星轨就要进入最佳角度,这可怎么办?”
“我这儿有充电宝!”
远处传来熟悉的声音,是之前见过的那位捡樱花瓣的老奶奶,她推着小推车,车斗里放着保温桶和一个旧充电宝,“早上起来喂鸡,看到你们的灯亮着,猜你们可能需要这个——这是我孙子留下的,能充相机。”
夏晚晴赶紧跑过去接充电宝,触到桶壁还是热的:“奶奶您怎么还带了这个?”“里面是红薯粥,”老奶奶掀开桶盖,热气裹着甜香飘出来,“拍星星冷,喝点热的暖和。”
陆哲立刻找了块平整的石头,把保温桶放在上面,又从背包里掏出便携炉,烤起带来的红薯,滋滋的焦香混着粥香,在晨雾里漫开。
岳川靠在樟树干上,举着星图手册对照夜空——双星系的两颗亮星已经爬上樱谷的山脊,星轨在墨蓝色的天幕上,像被拉长的银线慢慢爬。
他指尖无意识地在手机虚拟钢琴上划,突然顿住——看着星轨弯曲的弧度,脑海里浮出一段旋律碎片,是地球《夜空中最亮的星》的主歌片段,却被他顺着星轨节奏,改成了更舒缓的调子,像晨雾里的星声在慢慢飘。
“你们听这个,”岳川把手机递过去,旋律里混着晨雾里的鸟鸣,“叫《星愿》怎么样?
主歌像星轨慢慢走,副歌像星星突然亮,贴咱们现在拍的画面。”夏晚晴跟着哼了两句,顺手掏出录音笔:“加一句‘雾里樱花开,星在枝头待’吧,刚才看到雾里的樱枝,像举着星星。”
这时,远处传来三味线的弹拨声——宫本和藤原 提着灯笼走来,宫本手里还握着那支老琴:“昨晚没睡好,总觉得该来樱谷看看,没想到真赶上了。”
他走到岳川身边,跟着手机里的旋律弹起三味线,藤原 也吹响尺八,晨雾里的旋律突然有了重量,像星轨落在了琴弦上。
凌薇的相机终于开始工作,镜头对准夜空,星轨在屏幕里慢慢成形。
林野扛着另一台相机,拍下这幕——岳川低头看星图,夏晚晴捧着录音笔记录,宫本的三味线放在膝头,藤原 的尺八斜靠在石头上,老奶奶坐在小推车上,手里剥着热红薯,晨雾里的光影像幅会动的画。
可刚拍了十分钟,林野的手机就响了——是周曼发来的消息,星娱又买了日本营销号,发了张凌薇之前找电池的照片,配文“川晴工作室作秀拍星象,设备故障耽误观测,毫无专业度”。
没等林野开口,老奶奶突然说:“我会发视频!”她掏出老年机,点开之前拍的画面——视频里,凌薇蹲在地上调设备,岳川在旁边帮忙扶着三脚架,夏晚晴给大家递热粥,配着她的画外音:“这些孩子凌晨就来等星星,怎么会是作秀?”
老奶奶的视频很快被佐藤转发,日本网友纷纷留言:“这么冷的天早起拍星象,还会给路人分热粥,这才是专业又有温度的团队”“星娱别再盯着别人了,好好做自己的音乐吧”。
连山田馆长都转发调侃:“我凌晨三点就收到岳川先生的星轨观测提醒,这叫‘不专业’?”
六点刚过,双星系的星轨达到最佳拍摄角度——两颗亮星在樱谷的天际线处交汇,晨雾刚好散了些,阳光透过樱枝的缝隙,在星轨下方洒出淡金色的光。
凌薇的相机“咔嚓”声不停,岳川突然走到钢琴旁(昨晚特意运来的便携钢琴),弹起《星愿》的副歌,夏晚晴跟着轻声唱,宫本的三味线和藤原 的尺八慢慢加入,晨鸟的叫声成了天然的伴奏。
林野的相机捕捉到一个画面:老奶奶站在樱树下,手里举着红薯,跟着旋律轻轻晃,阳光落在她的白发上,像撒了把碎星。“这个镜头要放进纪录片里,”林野小声说,“比任何刻意的摆拍都动人。”
拍摄结束时,山田馆长带着天文馆的工作人员赶来,手里拿着刚打印的星轨分析报告:“昨晚的异常亮度脉冲,意外记录到了双星系的‘伴星信号’——之前一直没观测到,这次多亏你们的音乐会时间,刚好赶上信号最强的时候!”
他指着报告上的波形图,“这个伴星的轨道节奏,和《星愿》的副歌旋律几乎重合,太神奇了!”
岳川接过报告,看着波形图上的起伏,突然有了新想法:“咱们可以把伴星的信号声,混进《星愿》的间奏里——用电子音效模拟信号波纹,再叠上山田馆长团队的观测数据,让听众觉得‘这是星星自己的旋律’。”
周曼立刻拿出平板记录:“我联系星穹社,让他们把《星愿》作为《星途》动漫的番外主题曲,同步放进天文馆的科普展;凌薇你调整展陈设计,把伴星的轨道图和《星愿》的旋律波形叠在一起,做成‘星乐互动墙’,观众触摸就能听到信号声和旋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