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晴工作室的玻璃墙被贴满了两张关键图纸——左侧是好莱坞电影《魔法奇缘2》中文主题曲的制作方案,右侧是“星语巡回演唱会”的全息舞台设计图。
周曼正对着视频电话那头的好莱坞音乐总监马克,耐心解释文化适配细节:“《微光》的中文版我们保留了原曲的空灵感,但在间奏加了古筝的‘泛音’,像东方的‘魔法微光’,既不破坏电影的奇幻感,又能让中文听众有共鸣;
另外,晚晴的咬字我们调整过,‘微光’的‘微’字会轻咬唇,贴近英文‘Light’的发音习惯,避免文化割裂。”
马克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带着惊喜:“这个改编太妙了!之前担心东方乐器会违和,现在听你们的demo,反而觉得‘古筝泛音’比电子音效更有‘魔法感’,明天我会把方案提交给导演,大概率能一次过。”
挂了电话,周曼把“主题曲时间轴”贴在会议板上,红笔圈出关键节点:“下周三晚晴飞洛杉矶录歌,凌薇你提前把MV的东方魔法元素素材发给好莱坞团队,比如‘古筝微光’的3D模型、水墨风格的魔法特效;
林野你跟拍晚晴的录歌全程,重点拍她和好莱坞制作人沟通咬字的瞬间,剪进‘跨洋音乐纪实’里,既能给粉丝看,也能体现咱们的专业度。”
凌薇立刻打开电脑,调出《微光》MV的分镜图。
她把电影里的“魔法花瓣”改成了“水墨花瓣”,飘落时会变成古筝的琴弦,指尖一碰就弹出《微光》的旋律:“我还在全息舞台的‘东方魔法区’加了同款设计,演唱会时,晚晴唱到‘微光绕指尖’,舞台会飘出水墨花瓣,变成古筝弦的全息投影,让现场观众也能感受到这种融合感。”
林野扛着相机,对着桌上的古筝模型试拍:“我查了,好莱坞的录音棚有专门的‘乐器收音室’,到时候要特写晚晴弹古筝的手指,再拍麦克风捕捉泛音的画面——那种‘东方声音被西方设备收录’的反差感,肯定很有故事性。”
岳川坐在钢琴旁,手里拿着《微光》的中文版谱子——其实是他“灵感迸发”时,把地球《Let It Go》的旋律,按中文发音和东方审美做了微调,副歌部分的“微光破晓,心向远方”,正好贴合电影主角的成长线。
“晚晴,你唱副歌时,气息要像‘水墨晕开’,”他边弹边指导,“‘远’字的尾音不用收太急,留一点气声,像微光慢慢散开。”
夏晚晴对着镜子练了两遍,声音里的空灵感又多了几分:“我昨天收到个海外华人粉丝的私信,说特别期待中文版主题曲,想让国外的朋友听听‘东方魔法的声音’,我得把这份期待唱进歌里。”
可演唱会筹备却遇到了技术难题——全息投影在大场地容易出现“重影”,尤其是“星云航船”的动态画面,在万人场馆里会模糊。
凌薇盯着舞台设计图,眉头皱了半天:“我联系了国内顶尖的全息团队,他们说可以用‘双层投影幕’,内层投静态星云,外层投动态航船,再配合地面LED屏的反射,就能解决重影问题,但成本会增加30%。”
周曼没犹豫,立刻拍板:“加!演唱会的核心是‘沉浸式体验’,不能因为成本妥协。我现在就联系赞助商,之前的文具品牌和奶茶品牌都想加合作,正好用赞助费补这个缺口。”
三天后,夏晚晴飞抵洛杉矶。录音棚里,好莱坞制作人安娜刚听完她的试唱,就激动地抱了抱她:“你的声音里有‘软而强’的力量,像电影里的主角——既温柔,又有打破困境的勇气,尤其是古筝泛音,太惊艳了!”
录歌时,夏晚晴弹古筝的泛音,安娜特意让录音师多录了几个版本:“这些泛音要放在电影的‘东方魔法’片段里,比任何音效都有灵魂!”
林野的相机全程记录,拍到夏晚晴为了一个咬字,反复跟安娜沟通半小时,最后两人一起拍手说“Perfect”的瞬间,画面里满是“东西方音乐共鸣”的温暖。
与此同时,国内的演唱会筹备也进入冲刺阶段——凌薇和全息团队在体育馆连夜测试“双层投影幕”。
当“水墨花瓣变古筝弦”的画面清晰地出现在舞台上时,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林野则在场馆里架了20个隐藏相机,有的对着舞台,有的对着观众席,要捕捉“全息画面与观众反应”的互动瞬间;
陆哲在练演唱会的串烧片段,把《逆旅》的摇滚风,和《微光》的空灵风做了衔接,用吉他solo过渡,既不突兀,又有张力。
演唱会开票当天,1.2万张门票在30秒内售罄,粉丝在社交平台刷屏“求加场”,甚至有海外粉丝专程飞来,说要“听一场有东方魔法的星空演唱会”。
周曼趁机加开了两场,还在演唱会现场设了“海外粉丝区”,提供多语言字幕和翻译服务。
演唱会当天,万人体育馆座无虚席。开场是陆哲的《逆旅》,全息舞台上“异兽激战”的画面配合摇滚旋律,瞬间点燃全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