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晴工作室的画架旁边,夏晚晴正小心翼翼地用软布擦拭着《望庐山瀑布》的画稿。这幅画刚刚被装裱师傅精心装裱好,宣纸的纹理在柔和的灯光下显得格外细腻,仿佛能够感受到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夏晚晴的指尖轻轻划过“飞流直下”的墨痕,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担忧。她担心装裱后的颜色会变浅,影响到这幅画原本的韵味和意境。就在这时,岳川走了过来,他手中端着一杯温水,微笑着递给夏晚晴。
“别担心,装裱师傅说他们用了专门的防褪色浆糊,”岳川安慰道,“我之前特意查过相关资料,这种浆糊可以很好地保留生宣的墨色,不会让瀑布的飞白变得模糊不清。”
夏晚晴听了岳川的话,心中稍感宽慰,她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水温适中,让她感到一阵温暖。
就在这时,周曼拿着一份录音棚的流程表走了进来。
她将流程表放在桌上,指着上面标注的苏晓《后来》的录音节点,对岳川说道:“声谷录音棚的设备都已经调试好了,钢琴和吉他也提前校过音了。苏晓那边说她早上九点会到,咱们最好提前半小时过去做准备。”
周曼接着指着流程表上的“情绪引导”一栏,继续说道:“岳川,你到时候要多跟她聊聊青春里的遗憾事,上次她清唱时的哭腔非常真实,很有感染力。在录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这种情绪稳定住,这样才能让歌曲更有感染力。”
陆哲坐在沙发上,手里攥着《男人海洋》的谱纸,上面写满了他的标注——“‘海洋’二字气息沉0.5秒”“副歌前换气要轻”。
“我昨天录了个简易demo,”他把手机递给岳川,“总觉得副歌的‘无尽的幻想’这句,尾音处理得还不够自然,你听听哪里要调整。”
岳川点开demo,闭上眼睛仔细听。陆哲的声线本就偏温润,唱到副歌时,尾音带着点刻意的拉长,少了点“浪拂沙滩”的松弛感。
“尾音不用拖那么长,”岳川按下暂停,“像说话时的自然收尾,比如你跟人说‘我能给你幻想’,最后一个字不会刻意拔高,稍微收一点,反而更贴‘温柔海洋’的感觉。”
陆哲点点头,立刻拿出笔在谱纸上改标注,动作认真得像学生做笔记。
凌薇和林野抱着一堆宣传物料走进来——诗画展的海报印好了,封面是岳川和夏晚晴在古筝旁的合照,夏晚晴站在《山居秋暝》画前,岳川手持毛笔落在宣纸上,背景是淡淡的古筝弦影;还有一批小卡片,正面是画作细节,背面印着《高山流水》的音频二维码。
“昨天发的预热短片,播放量已经破五十万了,”凌薇翻着手机评论,“好多网友问能不能线上看诗画展,还有人求《高山流水》的完整音频。”
“咱们可以在诗画展当天搞同步直播,”林野提议,“我负责拍画展现场,凌薇做线上互动,再穿插周曼弹古筝、夏晚晴吟唱的片段,让不能到现场的网友也能感受氛围。”
岳川点头:“再把《高山流水》的音频剪个30秒片段,放在直播预告里,吸引更多人关注。”
第二天一早,团队分成两拨——岳川、周曼陪苏晓去录音棚,夏晚晴、凌薇、林野留在工作室对接画作装裱和直播设备。
录音棚里,苏晓坐在钢琴前,手指轻轻搭在琴键上,却迟迟没开口。
“有点紧张,”她揉了揉指尖,“怕录不出清唱时的感觉。”岳川搬了把椅子坐在她旁边,轻声说:“不用想着‘要录好’,就当跟我聊个故事——比如你想起高中时错过的人,再开口唱‘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把那种‘终于懂了却晚了’的怅然感带出来。”
苏晓沉默了几秒,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次开口时,钢琴的前奏轻轻响起,她的声音带着点沙哑的颤,唱到“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时,眼泪悄悄落在琴键上。周曼坐在调音台前,悄悄给岳川比了个“OK”的手势——这遍的情绪,比任何一次练习都更动人。
与此同时,工作室里,夏晚晴正和装裱师傅一起把画挂进展架。《山居秋暝》的远山、《望庐山瀑布》的飞白,在暖光下格外有层次感。
凌薇在调试直播设备,林野则对着画作拍特写,打算做成直播时的背景画面。“装裱师傅说,这些画至少能保存十年,”夏晚晴摸着画框的木质边缘,“以后咱们可以搞个‘诗画回顾展’,把这些年的作品都摆出来,肯定很有意义。”
中午,录音顺利完成。苏晓看着录音棚的回放,眼眶还是红的:“谢谢你们,让我唱了首真正‘属于自己’的歌。”
岳川笑着说:“这首歌本就该有你的情绪,才完整。”周曼把录音文件发给后期,“后期只做简单的降噪,保留你声音里的瑕疵感,这样更真实。”
下午,团队汇合,一起核对诗画展的最终流程:上午九点开展,岳川和夏晚晴在入口接待,介绍诗画创作思路;十点周曼在现场弹《高山流水》;十一点陆哲唱《男人海洋》的demo片段;下午两点开始线上直播,穿插网友互动和非遗工坊的竹编展示(之前做好的竹制书签,作为直播福利送给网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