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氏集团顶层的紧急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低压中心。核心高管们齐聚一堂,每个人面前都摊开着刚刚汇总上来的坏消息——物流园项目被截胡、核心传感器断供、海外合作伙伴动摇,甚至连“启明”平台的项目申请也意外折戟。
这些事件单独看或许还能应对,但如此密集且针对性地爆发,其背后蕴含的恶意和能量,让在场这些久经沙场的商业精英们都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顾总,当务之急是稳住‘星耀’计划!”一位负责地产板块的副总裁率先开口,语气急切,“物流园项目可以暂时放弃,但德国的那批传感器是社区智能中枢的核心部件,找不到替代品,整个‘星耀’的落地都要延期,甚至可能胎死腹中!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新的供应渠道,或者……向启晟资本妥协,接受他们的条件。”
立刻有人反驳:“向启晟妥协?那无异于饮鸩止渴!他们这次能掐我们脖子,下次就能要我们的命!我认为应该集中所有资源,全力攻关传感器技术,或者投资国内有潜力的替代厂商,虽然时间紧迫,但这是长远之计!”
“长远?‘星耀’现在等不起!市场不会给我们时间!延期意味着信誉崩塌,意味着前期投入的巨大成本打水漂!”另一位高管情绪激动。
会议室内争论不休,焦点几乎全部集中在如何保住顾氏的根基——“星耀”计划上。至于同样遭受打击的“启明”平台,在部分人看来,那更像是顾总支持夫人的一个“理想化项目”,在资源紧张的危机时刻,其优先级自然要靠后。
顾晏舟坐在主位,沉默地听着众人的争论,指尖无意识地在光滑的桌面上划动着。他理解下属们的焦虑,“星耀”关乎顾氏上万员工的饭碗,关乎集团的股价稳定,是绝对不能有失的根基。将大部分甚至全部资源向“星耀”倾斜,集中力量应对供应链危机,无疑是眼下最符合商业逻辑、最能稳定军心的选择。
但是……“启明”呢?
那是他和苏晚共同的愿景,是超越了单纯商业利益、承载着更多期望的种子。它才刚刚破土,就遭遇了如此精准的打击。如果他此刻选择将“启明”搁置,甚至放弃,无疑是在向背后的敌人示弱,更是对苏晚梦想的一种背叛。
他不由自主地看向坐在他身侧稍后位置的苏晚。从会议开始,她就一直很安静,没有参与争论,只是静静地听着,偶尔在面前的平板电脑上记录着什么。她微微垂着眼帘,长睫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阴影,让人看不清她眼中的情绪。
顾晏舟的心微微抽紧。他知道她此刻承受的压力绝不会比他小。“启明”如同她的孩子,凝聚着她的心血和理想。
似乎是感受到了他的目光,苏晚抬起头,看向他。她的眼神清澈而平静,没有慌乱,也没有被忽略的委屈,只有一种沉静的理解,以及……一种与他共同面对一切的坚定。
她没有说话,只是微微抿了抿唇,递给他一个“我没事,你按你的判断来”的眼神。
这一刻,顾晏舟心中天人交战。
选项一:保全“星耀”。 这是最稳妥,也最符合他作为顾氏掌舵人职责的选择。集中所有资源,应对眼前的危机,甚至可以暂时放缓或牺牲“启明”的发展。但这意味着,他将苏晚和他们的共同梦想,放在了顾氏的利益之后。他仿佛已经能看到,苏晚虽然理解,但眼中难免会掠过的一丝失落,以及那刚刚萌芽的“启明”可能因此而夭折的未来。
选项二:共同进退。 拒绝妥协,两条战线同时硬扛。这意味着巨大的风险,资源会被极度分散,很可能两边都保不住,导致顾氏根基动摇,“启明”也无力回天。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对苏晚能力毫无保留的信任,赌上整个顾氏的未来,去扞卫一个尚在雏形的梦想。
会议室里的争论声仿佛渐渐远去,顾晏舟的脑海中只剩下这两个选项在激烈碰撞。一边是责任与现实,一边是情感与未来。
他想起苏晚在病中无意识的呢喃,想起她站在阳台诉说“启明”构想时眼中的星光,想起在年会上与她并肩时那份灵魂契合的满足感。
他忽然意识到,如果此刻他选择了放弃“启明”,那么他和苏晚之间那刚刚建立起来的、超越商业合作的、灵魂层面的紧密联结,就会出现第一道裂痕。他或许保住了顾氏的短期利益,却可能永远失去了与她真正并肩、共同创造未来的那种完整感。
顾晏舟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吐出。他抬起手,示意争论不休的众人安静。
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他环视一圈,目光最终落在苏晚身上,与她沉静的目光交汇。他看到了她眼底深处那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顾晏舟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不容置疑的力量,清晰地传遍了整个会议室:
“顾氏,不会放弃‘星耀’计划,这是我们的根基,必须守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