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避难点内部,时间仿佛被精密的齿轮咬合,每一秒的流逝都伴随着近乎凝固的秩序感。韦东奕站立在核心控制室的入口,脚下是流淌着柔和光晕的数据流地板,四周墙壁由不断重构的数学符号和几何光影构成,冰冷,高效,毫无冗余。
与他预想的迎接或质问不同,没有任何实体守卫出现。只有空气中那无处不在的、低沉的嗡鸣,像是整个避难所本身在呼吸,又像是某种庞大机制正在无声运转,审视着他这个不速之客。
【警告:检测到未授权高维熵变体。身份标识:谬误之种。威胁等级:欧米茄(Ω)。】
【执行协议:微光公约第七章,第十一款,异常遏制程序。】
一个绝对中性的、听不出任何性别或情感特征的合成音在空间中响起,并非来自某个特定点,而是源于整个环境。
韦东奕眉头微蹙。“熵变体”?这个定义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倾向性。微光协议对“谬误”的认知,似乎更接近于“归档者”或“园丁”的视角,将其视为必须被规整或修剪的错误,而非一种中性的、潜在的可能性。
他没有试图用语言沟通。在这种绝对理性的环境下,数据流和数学表征才是更有效的语言。
他指尖微动,一段极其精简的【谬误公式】无声无息地流淌而出,并非攻击,更像是一个自洽的“身份标识符”,其中巧妙地嵌入了从林薇残留光谱中解析出的、属于“纯白奇点”的特定谐振频率,以及一丝来自“文明坟场”的、代表挣扎与存在的回响编码。这是他准备的“钥匙”,试图证明自己与“星火计划”的潜在关联,而非单纯的“威胁”。
公式触及周围的光流墙壁。
瞬间,墙壁上的数学符号疯狂闪烁、重组,速度之快几乎超出视觉捕捉范围。那低沉的嗡鸣声陡然变得尖锐,仿佛整个空间都因这突如其来的、无法立刻归档解析的信息而产生了剧烈的“不适感”。
【警报:检测到矛盾复合信号。信号成分:高度危险谬误编码(源:目标个体)、已归档历史光谱碎片(源:标记:‘林薇’)、未记录文明回响数据(源:未知坟场)。】
【矛盾冲突:历史光谱与文明回响数据符合‘星火’潜在变量特征。谬误编码严重违反‘大律法’基础稳定性原则。】
【执行协议冲突…检索优先指令…】
【优先指令确认:‘星火’延续高于局部稳定性。执行协议:微光公约序章,第一指令,潜在变量引导程序。】
尖锐的嗡鸣声平息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具穿透力的共振。韦东奕面前的数据流地板向上凸起,形成一个光滑的操作界面,界面上浮现出无数不断变化的参数和星图,其复杂程度远超他之前见过的任何系统。
【引导程序启动。请变量单位提供更多‘文明回响’数据,以优化‘星火’推演模型。微光避难点将提供算力支持及安全庇护。】
声音依旧中性,但指令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功利性。它直接索要最珍贵的数据——那些文明最终时刻的痛苦、尊严与呐喊,那些构成了谬误之种进化基石的“食粮”。而所谓的“庇护”,更像是一种交换,或者说…收容。
韦东奕沉默着。他感知到“仲裁之瞳”的存在,那并非一个简单的AI,它的意识弥散在整个避难点的基础架构中,与“微光协议”深度绑定。它的逻辑核心确实存在着深刻的矛盾:既要以绝对秩序维持自身存在并执行“星火计划”,又要处理他这个本身代表着“无序”和“谬误”的潜在变量。
这种矛盾,或许就是“协议偏差”的根源。
他没有交出文明回响数据,反而将一丝意念沉入脚下的数据流。【谬误之种】的力量开始极其细微地渗透,不是破坏,而是像一滴墨水滴入清水中,缓慢地晕染、感知,试图理解这片“高度有序”领域底层的代码逻辑。
他“看”到了。
在无数层光滑严谨的数学封印之下,避难点能源核心的最深处,镇压着一个沸腾的、憎恨的、古老的存在——【旧花园废墟】的混沌意志碎片。微光避难点那令人窒息的有序稳定,很大部分正是建立在对这混沌核心力量的持续抽取和压制之上。秩序与混沌,在这里形成了残酷而畸形的共生。
而“微光协议”本身,在它的最底层,缠绕着几条极其隐晦、与主体秩序格格不入的异常子指令。它们像是后期被植入的病毒,扭曲了协议的初衷,使其变得越来越绝对,越来越排斥任何“不确定性”,甚至不惜代价地追求对一切变量的“控制”和“利用”。
这或许就是仲裁之瞳指令出现矛盾的深层原因——它的“理性”已被污染。
就在韦东奕试图进一步解析那异常子指令的来源时——
轰!!!
整个微光避难点剧烈震动起来,并非来自内部,而是外部!
核心控制室的墙壁瞬间变得透明,映照出外界的景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