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指着江屿笑道:“好小子,这时候还跟我们打埋伏!不过这话我爱听,买!必须买最好的!就用你江大作家赚的外汇!”
这时,教研室德高望重的陈主任也闻声从里间办公室走了出来,他扶了扶眼镜,脸上是欣慰和赞许的笑容:“江屿啊,回来啦。课上的怎么样?”
他先关心了一下教学,然后才话锋一转,语气郑重了许多,“《时空》的事情,我都听说了。好啊,非常好!你这不单单是个人创作的成功,更是为我们华清文科,为我国当代文学,在国际上争得了重要的话语权!
校长办公会上,领导都特意点名表扬了,说你是我们华清‘文理交叉、勇于创新’的典范!”
能得到学校高层如此明确的肯定,江屿心里也有些动容,微微躬身:“主任您过奖了,校长们谬赞了。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想做的事情。”
“不必过谦。”陈主任摆摆手,“你的成功,意义非凡。社科院那边几个搞科技哲学和未来学的老家伙,都托我问问,看你什么时候有空,去他们那边做个交流。你这本书,引发的思考是跨学科的。”
正说着,江屿放在办公桌上的手机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张继青”。
江屿对同事们做了个抱歉的手势,拿起电话走到窗边。
“江老师!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张继青的声音即使在电话里也极具穿透力,背景音还有些嘈杂,似乎正在忙碌的办公室里,
“初步翻译样本反馈回来了!尤其是企鹅兰登那边找的译者,水平极高!他们对核心概念的翻译和诠释,简直绝了!
对方主编赞不绝口,说这是近年来他们接触到的最具思想深度和想象力的科幻作品!预售渠道马上就要开启了!”
江屿听着电话那头连珠炮似的汇报,看着窗外冬日阳光下萧瑟却别具韵味的校园景色,嘴角微微上扬。
他能感受到张继青和整个出版社团队那种与有荣焉的兴奋和干劲。
“辛苦了,张编。翻译是关键,你们多把关。”江屿平静地回应。
“您放心!绝对精益求精!”张继青保证道,又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细节,才意犹未尽地挂了电话。
江屿收起手机,回过头,发现教研室的同事们虽然各自回到了座位,但目光仍时不时地瞟向他,带着善意的笑容和显而易见的羡慕与敬佩。
他坐回自己的位置,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温度正好。
从今天起,他在华清园里,除了“江老师”、“江学者”之外,恐怕又要多一个“国际畅销书作家”的头衔了。
不过,在这里,江屿首先还是一名教师。他翻开下一节课的教案,开始备课。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忙碌的教学、研究和偶尔需要配合的宣传活动间隙,几个月的时间悄然流逝。
当北半球再次迎来初夏时节,《时空》的海外版本,经过数月的精心翻译、编辑和宣传预热,终于在各大主要图书市场陆续登陆。
北美,纽约曼哈顿。
企鹅兰登书屋位于第五大道的旗舰店内,科幻小说区域的显眼位置,悄然出现了一本封面设计极具冲击力的新书。
深蓝色的背景下,一颗被复杂几何纹路包裹的星球孤悬于宇宙,下方是醒目的英文书名《时空》以及作者名江屿。
旁边立着一个小告示牌:“来自东方的思想风暴,重塑你对宇宙的认知——全球现象级科幻巨作!”
首发当日,并非周末,但店内的人流明显比平日多了一些。
不少人是被企鹅兰登在《纽约时报书评》、《出版人周刊》等权威媒体上发布的整版广告,以及在各大读书社区和科幻迷论坛上的强势预热吸引而来。
大卫·科恩,一个资深的科幻编辑和书评人,几乎是踩着书店开门的时间进来的。
他径直走向科幻区,拿起一本《时空》,摸了摸质感独特的封面,便站在书架旁翻阅起来。
他原本带着审视的目光,但随着阅读“科学家连续自杀之谜”和“外星文明”的初现,眉头渐渐紧锁,眼神变得专注而震惊。
“上帝……这开场……”他喃喃自语,完全沉浸在了那个遥远而绝望的三体世界和迫在眉睫的地球危机中。
“智子”的设定让他倒吸一口凉气,“黑暗森林法则”的推演更是让他感到一种彻骨的寒意。
这与他过去读过的绝大多数西方科幻截然不同,没有那么多的个人英雄主义,更像是一部冷静而残酷的宇宙社会学史诗。
当他读到“古筝行动”那极具视觉震撼力的描写时,忍不住低声惊呼了一句:“Holy Sh*t!”
这残酷而充满想象力的战术,让他对这位来自东方的作家刮目相看。
当天晚上,大卫就在自己的个人博客和几个活跃的科幻论坛上发布了长篇评论:
“标题:《时空》:一场来自东方的宇宙级头脑震荡!
……忘记你之前读过的所有外星人入侵故事。江屿的这部杰作,从根本上重新设定了我们与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之间的关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