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群臣激昂之态,威廉一世内心甚慰。
士气可用,大计可期!
于是他当众下令:
“卡尔,你部第二军团即刻停止当前攻势,防务移交第三军团,全军迅速向西北防线集结,准备发起总攻!”
要实施关键一击,自然非卡尔亲王莫属——其部队战斗力最强,作战经验最为丰富。
何况天朝派遣的军事顾问正驻于其军中,有汉军智囊襄助,胜算无疑更大。
此前汉军顾问团展现出的战术水准远超德军将领,即便是卡尔本人也多次虚心求教。
威廉一世并不认为英军陆军真强于己方。
德意志自普鲁士时代传承下来的陆战传统,素来冠绝欧陆,岂是日不落这种重海轻陆的国家所能比拟?
因此,他对自己的军队、对自己的统帅充满信心。
“遵命,陛下!卡尔定不负所托!”
卡尔亲王激动领命。
能在如此关键的战役中担纲主力,他深切感受到皇帝的信任与期待。
“很好,这一战将决定德意芷帝国与五千万德意芷子民的未来。
而你,卡尔元帅,将成为执笔书写这段历史的人!”
德皇庄重地拍了拍卡尔亲王的肩头,语气沉稳而坚定。
尽管这位统帅并非他的亲生骨肉,但在德皇心中,卡尔的地位早已超越了自己的儿子。
这位年轻将领从未让他失望过,每一次委以重任,他都用铁血与智谋交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为了彻底击溃日不落联盟,德军不仅集结了空前庞大的兵力,更在多个战场发动牵制性攻势,意图迷惑敌方,使其无法判断真正的主攻方向。
在高卢战线,德军此前成功夺取孚日山脉这一战略高地,顿时在高卢国内掀起轩然大波。
虽然后续未能乘胜直捣首都迫使对方屈服,但其前锋一度推进至梅斯一带,令高卢高层如坐针毡——再进一步,便是无险可守的铁塔城。
铁塔城本就毗邻边境,又坐落于开阔平原之上,一旦外围要塞失守,敌军便可毫无阻碍地长驱直入,兵临城下。
正因如此,高卢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立即疯狂向前线调派援军,并全天候紧盯德军动向,不敢有丝毫松懈。
数日前,前线侦察兵传回一则令人不安的情报:对面德军正在大规模增兵。
从营垒扩张、部队调动到物资囤积的情况来看,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进攻已箭在弦上。
消息一出,高卢举国震动。
此前萨尔布吕肯一带的激战已充分证明,德军的战斗力远超法军。
如今对方占据地利优势,若想有效遏制其攻势,法军必须投入更多兵力才有可能抗衡。
然而,经过多次全国动员,高卢几乎已将所有适龄青壮年送入军中,再难抽出可用之兵。
若继续征召,恐怕只能从老弱妇孺中挑选——难道真要让女人走上战场?
这显然不可行。
女性既缺乏作战经验,也难以承受残酷的战地环境,更何况大量女子入伍极易引发军营秩序混乱,反而动摇军心。
无奈之下,高卢只得将希望寄托于盟友。
内阁紧急商议后,立即向日不落、板鸭和意呆利发出求援信函,恳请支援。
其中,板鸭军队原本就驻扎在高卢境内,两军防线交错相连,过往作战中配合默契。
每当法军遭遇攻击或主动出击,最近的西班亚部队总会迅速响应,协同作战。
因此,这一次高卢方面理所当然地认为,板鸭定会如往常一般火速驰援,填补防线缺口。
谁知结果却出乎所有人预料——板鸭断然拒绝!
而且拒绝得干脆利落,不留余地。
“很遗憾,我们无力提供支援。
目前我军无法抽调兵力,请贵方另寻盟友协助。”
态度坚决,却始终避谈原因,令高卢上下疑云丛生。
有人私下议论:“听说自从日不落衰败之后,板鸭野心再起,妄图重现十五世纪初那个庞大帝国的荣光。
如今他们正四处觊觎昔日日不落的殖民地,哪还会把兵力浪费在这西线战场上?”
这个猜测并非空穴来风。
事实上,板鸭当初加入协约国阵营,正是看中日不落与高卢两大强国联手,再加上自己与意呆利,胜算极高。
既然是一场稳赢的战争,自然不愿错过分羹的机会。
可眼下局势早已偏离预期,战局胶着不说,德意芷反而愈战愈强,这让板鸭开始重新权衡利弊。
第二帝国不仅未被迅速击溃,德军也并未彻底瓦解,反而战事逐渐陷入胶着,德军甚至已在局部战场开始反扑。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战争的结局仍充满变数。
然而旷日持久的消耗,已让板鸭不堪重负——国库空虚、资源枯竭,前线将士伤亡惨重,代价极为沉重。
权衡利弊之后,板鸭人猛然意识到,继续在西线投入兵力实在得不偿失,不如将力量转向别处,或许能攫取更大的利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