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调动很快被英军指挥官霍尔蒂斯察觉。
他面色阴沉。
过去他一向轻视天朝海军,认为其缺乏传统积淀,战术素养与实战经验远逊于日不落皇家海军。
但此刻看到对方指挥官做出如此精准果决的部署,他心头一震——自己显然低估了对手。
这支汉军不仅装备精良,更关键的是,他们拥有一位头脑清醒、判断准确的统帅!
刚才那个决策,既是最佳选择,也是最致命的一招。
如今压力转移到了英军这边,而霍尔蒂斯却陷入两难。
汉军摆出的两条路,每一条都充满风险,没有一条是他愿意踏足的。
若选第一条,把运输船队收拢保护,虽可暂保安全,却等于放弃了让士兵和物资脱身的机会。
而且大量无战斗力的船只紧贴主力行动,必将严重拖累舰队机动性,使其难以集中力量迎敌。
本就在整体实力上处于下风,再被这些“累赘”束缚手脚,胜算更加渺茫。
一旦战局恶化,不仅运输船难逃覆灭,连主力舰队也可能全军覆没,葬身鱼腹。
而若选第二条路,分兵迎击汉军巡洋舰队,情况或许更糟。
原本就处于劣势,再分散兵力,能否保住运输船尚属未知,己方主力战斗力却必然大打折扣。
换作他是对方主帅,绝不会放过这样的战机,必定会趁势发动总攻。
以汉军现有的实力,只要不犯重大错误,胜负其实已趋于明朗。
一旦其主力击溃英军舰队,便可迅速支援外围巡洋部队,形成合围之势,将出击的英军分队彻底歼灭。
最终结局很可能是:想保的全丢了,拼尽全力也未能挽回败局。
正因看透了这一点,霍尔蒂斯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寒意。
汉军的实力,远超他的预估。
这场海战的前景,恐怕不容乐观。
霍尔蒂斯素来作风果断,属于军中少壮派,作战风格偏向进取。
既然无论如何都难逃一战,不如放手一搏,拼个生死分明!
尽管硬实力稍逊,但若敢于拼命,未必没有转机。
毕竟大海无情,战场瞬息万变。
一枚引爆弹药舱的炮弹、一条命中要害的鱼雷,甚至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巨浪,都有可能扭转整个战局!
“报告!英军并未分兵拦截,反而加速向前,直扑我主力舰队而来——看来他们是打算正面缠住我们,为后方运输船争取逃跑时间!”
汉军这边,目睹英军的动向后,程壁光立刻洞悉了对方的用意。
“看来英军统帅对自己舰队的实力已毫无信心!”他沉声说道。
丁汝昌望着敌舰转向撤退的姿态,冷哼一声,随即下令:
“传令各舰,升黑龙旗!以炎龙号为中枢,直插敌阵,打乱其部署!”
既然敌人主动放弃决战、意图撤离,那汉军自然不会客气,顺势将其主力围歼!
霍尔蒂斯此举,实则是舍弃主力舰队,只为给后方密集的运兵船与补给舰争取逃生时机。
英军的运输船只数量庞大,即便部分被汉军巡洋舰追上,也难以尽数拦截。
毕竟汉军巡洋力量有限,在主力无暇分身的情况下,确实可能让一些敌舰趁乱逃脱。
至于那支留守的主力舰队,从日不落人的布阵来看,他们或许是抱着渺茫希望,妄图逆袭汉军主力,从而打开一线生机。
然而,这样的机会,汉军绝不会留给他们半分!
随着双方主力距离不断缩短,这场在天竺洋爆发的海上决战,终于正式打响。
与此前地中海之战不同,此次交锋,无论是日不落还是天朝,皆倾尽海军精锐,孤注一掷,决意分出高下。
此战之胜负,将直接决定未来谁执掌天竺洋的制海权。
若天朝得胜,日不落乃至整个欧洲,至少五十年内再难组织起足以跨越好望角的舰队,更遑论染指太平洋东部海域。
而对于天朝海军而言,击溃这支约翰牛舰队,不仅意味着彻底确立其在天竺洋的统治地位,更有望为日后西进欧洲扫清障碍。
一旦日不落失去其最强海上力量,欧洲诸国将再无一国可抗衡天朝海军的全球霸权。
只要天朝能解决远航补给难题,有朝一日,大西洋的主宰之位,或许也将落入其手。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系于眼前这场海战的结局。
而这场牵动世界未来数十年乃至百年格局的大决战,在炎龙号发出第一声炮响之后,已然拉开帷幕。
与此同时,远在欧洲的日不落本土。
首相亨利面色惨淡,几乎站立不稳。
就在片刻前,一封由南菲紧急发回的电文送抵他的案头。
仅仅读完几行,他便感到一阵眩晕,几乎跌倒。
这封电报出自南菲总督之手,内容简短却如惊雷贯耳:日不落皇家海军战败!
虽未详述过程,但仅凭这一句,已足以令人血脉贲张、心神震荡。
那是皇家海军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