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海军力量已经成为他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否则,一旦将来与高卢爆发战争,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力量,敌方可对普鲁士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威胁,使己方在战略上陷入极为不利的局面。
然而,俾斯麦并不希望本国的海军力量过于强大。
之前那艘吨级的铁甲舰虽然性能优越,但攻击性太强,若只装备一艘,倒也还好。
可一旦普鲁士大量采购,势必会引起日不落帝国的警觉与不满。
目前普鲁士还不宜与日不落交恶,因为后者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普鲁士是否能战胜高卢。
倘若在击败高卢之前就与日不落帝国交恶,那么在将来与高卢的战争中,日不落很可能会站在高卢一方!
同时面对欧洲两大强国的压力,这种负担显然过于沉重,俾斯麦可没有天真到认为仅凭德意志的力量便能完成这一壮举。
因此,他希望增强海军,但又不希望拥有那种万吨级铁甲舰。
而眼前这艘吨位不算太大,但各项性能看起来还算不错的舰艇,对他们来说正合适。
此舰速度快、火力也不错,因吨位较小,价格自然也更实惠。
购买一艘定远级铁甲舰的资金,足够买下四五艘这样的驱逐舰。
目前普鲁士所需要的,不仅是质量,更需要数量,否则他们将难以有足够的舰只执行近海巡逻任务,保卫自己的海岸线。
海军方面听闻俾斯麦的话,大致也猜到了他的意图。
对于海军来说,他们当然希望能装备性能更强大的舰艇,毕竟万吨级铁甲舰的战力远非这类驱逐舰所能比拟。
不过,如果宰相不同意,那他们也没办法。
毕竟海军的军费必须经由宰相批准,只要他在经费上稍加限制,那些昂贵的万吨级铁甲舰就无从谈起。
因此,这些海军将领很快认清了现实,明白这次恐怕买不到定远级战列巡洋舰了。
不过,若要他们将这种2500吨级的驱逐舰当作主力舰使用,多少还是有些勉强。
这类舰艇吨位小,带来的问题就是火力弱、装甲薄、防护能力差。
而且续航力也不如大型舰艇,要执行远洋作战任务,显然存在很大困难。
如今整个欧洲正掀起一场瓜分非洲的热潮,各国都在筹备派遣舰艇前往非洲,争夺殖民地。
普鲁士早已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如果这次再错失瓜分非洲的良机,恐怕将再难获得海外殖民地。
但尴尬的是,由于普鲁士缺乏海外殖民地,他们的舰艇一旦离开本土,就很难在海外获得补给。
这要求他们必须自行携带足够的燃料和物资,否则舰艇根本无法抵达非洲。
因此,普鲁士亟需一种吨位更大、续航力更强的舰艇,这种2500吨级的驱逐舰虽可守土护岸,却无法胜任海外殖民任务。
不过,对普鲁士而言,这种舰艇并非唯一选择。
上次来访时,他们了解到汉军还有一种6500吨级的巡洋舰。
那种战舰的排水量比驱逐舰更大,但又小于战列舰。
它的最大航程大约有八千公里,配备有三座三联装210毫米舰炮,火力比目前欧洲各国的主流战舰更胜一筹,同时具备良好的装甲防御性能。
汉军所采用的表面硬化渗碳装甲具有极高的强度,100毫米厚度可以达到150毫米的效果。
若能引进这种战舰,即便面对欧洲列强的主力舰,也完全不会落于下风!
因此在普鲁士海军看来,这种巡洋舰是最适合他们的选择,而那种驱逐舰,买几艘回来用于沿海巡逻就可以了。
对于海军方面的建议,俾斯麦没有立即发表意见,而是决定实地考察后再做定夺。
有了汉军战舰的护卫,航行速度大大提升,仅仅两天之后,普鲁士的舰队便抵达了粤城。
“这就是粤城吗?”
望着远处那座繁忙的城市,俾斯麦内心充满惊讶。
粤城的规模未免也太宏大了,高大坚固的城墙、密集的工厂、宽阔笔直的街道、以及络绎不绝的铁路运输,这一切都彰显着工业的气息。
看来传言不假,天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入工业化社会。
由于俾斯麦之前从未踏足过天朝,所以并不了解天朝过去的模样。
但此刻他所看到的天朝,彻底颠覆了他对这个国度的认知。
登陆之后,早已接到消息的汉军外交人员已在码头等候多时。
“欢迎来到天朝,尊敬的宰相阁下!”
前来迎接的是外教部的一名办事员,精通英语、法语和德语,专门负责与欧洲各国的外交事务。
俾斯麦听到对方用一口流利的德语问候,不禁好奇地问道:“先生去过普鲁士吗?”
那位干事笑着摇头:“暂时还没有。
不过如果一切顺利,我可能将成为首任驻德意志的大使,所以很快就会踏上普鲁士的土地了。”
俾斯麦听对方将普鲁士称为“德意志”,心中不禁暗自欣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