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土鸡,在汉军军官团的指导下,他们已经按照汉军编制组建了一支新式陆军。
据说这支新式陆军在与白熊的战斗中表现不俗,因此他们在尝到甜头之后,愿意加大对天朝的采购力度,用以改造更多部队。
不过土鸡财力有限,暂时拿不出那么多钱,于是私下试探,希望能先提货后付款。
对于这种想法,汉军自然一口回绝。
林文可不敢相信土鸡的商业信誉,毕竟这群人历史上反复无常,一笔生意来来往往扯皮不断,毫无诚信可言。
所以,武器可以卖,但必须先付款。
如果拿不出钱?
那也无妨,可以卖地!
只要土鸡愿意割让土地,林文不介意多卖些武器给他们。
如果他们愿意将波斯湾与埃及都出售给天朝,那么武器装备之类自然不是问题,即便是赊账也都有商量的余地。
毕竟,那两个地方的战略价值,真可以说是价值连城!
随着时间的流逝,普列文要塞内的奥斯曼军队,粮食与弹药都已经所剩无几。
对城内的奥斯曼守军来说,如果不想活活被困死,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强行突围,要么缴械投降!
更何况,白熊人已经放出了狠话,要将他们彻底消灭,一个不留。
所以,投降这条路显然行不通,因为那意味着自投罗网、自寻死路。
那么,他们似乎只剩下一个选择——突围!
而对面的白熊军队显然也预料到了这一点,米柳京亲自下令,要求士兵们严密布防,绝不容许要塞内的奥斯曼人逃出生天。
这一战他们可以输,但城内的奥斯曼人必须死,因为他们让白熊帝国蒙受了难以洗刷的耻辱,这份屈辱只能用他们的血来偿还。
在君士坦丁堡——奥斯曼的首都。
苏丹与一众大臣这些日子来一直在为是否出兵解救普列文要塞而激烈争论。
苏丹内心十分希望救出这支军队,因为努里帕夏以及他所率领的部队曾为奥斯曼立下赫赫战功,取得了几百年来都未曾有过的辉煌战绩。
受此鼓舞,奥斯曼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有了极大的提升,列强对他们的态度也随之转变。
不少国家开始重新评估他们的军事实力,不再像以前那样将他们视作不堪一击的“西亚病夫”。
这种国际地位的提升,使苏丹感到非常欣慰,脸上也大有光彩。
多少年来,奥斯曼一直被西方各国讥讽为“西亚病夫”,这顶帽子压得他们抬不起头,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
如今,国内出现了一位英雄,几乎以一己之力扭转了这种局面。
努里帕夏在国内的声望空前高涨,他的名字几乎人人皆知,大多数奥斯曼人都了解他的事迹,并把他奉为民族英雄。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奥斯曼对此无动于衷,任由白熊军队歼灭努里帕夏及其部队,势必会影响西方各国对他们的判断。
刚刚开始正视他们的列强,或许会再度对他们嗤之以鼻。
而且,一位被国民视为英雄的人物,因为国家袖手旁观而惨死敌手,这无疑会对苏丹本人的威信以及整个军队的士气造成沉重打击。
届时,民众可能会因为苏丹未派兵营救努里帕夏而对他产生强烈不满。
而一旦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奥斯曼恐怕将面临分裂甚至崩溃的风险。
毕竟,自从奥斯曼国力衰退以来,各地的分离倾向就日益加剧。
在这样的局势下,好不容易出现一位能够凝聚人心的英雄人物,苏丹自然希望借助这个契机,缓和国内矛盾,让奥斯曼这条破旧的航船能多撑些时日。
更何况,如果能把努里帕夏及其军队救回来,凭借这支曾击败过白熊精锐的部队坐镇,那些蠢蠢欲动的地方分离势力也必定会有所忌惮,这将成为震慑地方的重要资本!
因此,考虑到不采取行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苏丹本人是坚定主张营救的一派!
然而,国内的大臣们意见却分歧严重。
一部分人支持营救,另一部分人则坚决反对。
支持营救的意见与苏丹基本一致,都认为若选择冷眼旁观,后果将难以承受。
而反对者则认为,当前不应轻举妄动,以免惹祸上身,把白熊数十万大军引向君士坦丁堡。
万一白熊人一怒之下放弃普列文,转而大军压境直扑君士坦丁堡,他们又该如何应对?
后者主要代表君士坦丁堡本地贵族的意见,这股势力极其强大,即便是苏丹,也必须慎重考虑他们的态度。
在这些奥斯曼贵族眼中,努里帕夏和他那三万“炮灰”死不足惜,无关痛痒!
大不了再从贫民中招募三万人补充即可,反正国内穷苦人多的是。
相反,他们自身的利益才是重中之重,绝对不容许受到任何威胁。
而他们的核心资产大多位于色雷斯一带,其中多数集中在君士坦丁堡之中。
只要战火不蔓延到这里,这场战争对他们而言就无异于隔岸观火,甚至还可以借着战争的机会大捞一笔,趁势赚取战争带来的红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