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开种蓼蓝的那十亩地,剩下的地里都有要采收的庄稼,大部分是水稻,有一小部分是玉米。
刘贵他们早就把自家的粮食从地里收回去了,眼下可以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乔家粮食的收获上,因为水稻和玉米都不能等,乔安便和刘贵商议了一下,最后决定水稻和玉米同时进行收获。
水稻要先割下来打成捆才好用拌桶把稻谷从稻穗上打下来,程序比较多,需要的人自然也要多一些。玉米比起水稻来要稍微好收获一些,只需把带壳的玉米棒子直接扳下来运到晒坝上,而后再把玉米杆子砍下来打成捆等晒干后就可以运回家当柴烧了。
以前乔家的玉米都是连棒带壳的收回去,等秋收后再来慢慢的搓,可今年乔安有事要忙,实在是分不开身,所以就要提前把玉米搓下来。
搓玉米是个不繁琐但比较累人的活计,需要不少的人手来帮忙才能在最快的时间里把玉米粒全部搓下来。可长工们都要在稻田里忙活,实在是分不开身去晒坝上搓玉米,于是乔安想到了请人帮忙!
乔安要请的不是别人,而是各家各户还未成年的孩子。
秋收期间,大一点的孩子会去地里帮忙,但稍小一点的或者家里有弟弟需要照顾的,都是在家待着的。
乔安请人帮忙也不是白请的,直接明码标价,搓十个玉米棒子一文钱,但必须是大的那种,小个头和没长好的那个玉米棒子不算。
这话一传出去后西河村几乎所有符合条件的孩子都来报名了,这可是他们为数不多的能赚钱的机会,而且还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乔然知道这件事后也很心动,十个玉米棒子一文钱,搓一百个就有十文钱,两百个就是二十文钱,这都快抵得上大人们在镇上去做半天的活计了。
乔安得知乔然也想去搓玉米棒子赚零花钱时微顿了一下,而后就答应了,不过他提前就和乔然说好了,他不会徇私,乔然搓多少玉米棒子就是多少钱。
乔然连连点头,他本来也没打算让大哥徇私。
于是从乔家秋收的第一天下午开始,晒坝上树荫底下就多了许多的孩子在那搓玉米,乔然、三宝以及林峰也在其中。
“周毅,一百二十八个,算一百三十个。”
“郭安平,一百零七个,算一百一十个。”
...
“乔无恙,二十六个,算三十个。”
“林峰,八十八个,算九十个。”
傍晚,乔安从水稻田里回来后就和徐青阳来晒坝上给孩子们算一天的工作成果了。每数完一个孩子身后的玉米芯乔安就会大声的说出来,而后徐青阳就把相应的铜板拿给那个孩子。
孩子拿到钱之后都激动得两眼放光,他们居然真的赚到钱了!
“乔叔,我明天早上一早就来!”周毅把钱翻来覆去的数了好几遍之后才恋恋不舍的放进口袋里。半天的时间他就能赚十三文钱,那如果是一天的话岂不是能有二十几文钱?如果能多做几天,他就有钱去买新的毛笔了!
周毅现在已经不是两年前那个贪玩的小孩子了,读书两年,他已经懂事了很多。且不止是周毅,西河村大部分的孩子都比两年前懂事了很多。
乔安高兴的应了一声,“好啊!明天还在这里。”小孩子劳动力有限,但架不住他们人多。而且小孩子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特质,那就是同龄的孩子越多,他们做事的积极性就越高!
周毅开口说了明天还要来的话之后,其他的孩子们也都争先恐后的说:“我明天早上也要来!”
“我也是!”
“我们一起!”
乔安一一都答应了下来。等把最后一个小孩子的工钱发完了之后,大部分孩子们就结伴回家了,只少部分还等在晒坝上,因为他们的双亲还在晒坝上收粮食。
在乔安和徐青阳给孩子们发工钱的时候,刘贵已经带着人把已经搓下来的玉米粒用麻布口袋收起来了,和还没有搓下来的玉米棒子堆放在一起,用厚实的麻布遮住,再用稻草在上面覆盖一层,最后用石块压紧。
没有把粮食收回家是因为他们已经预测过天气了,明天还是晴天,反正明天还要搬出来晒,就没有必要搬来搬去的麻烦了。
水稻的处理办法和玉米一个样,等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好以后,刘贵不放心的又检查了一遍,这才带着长工们各回各家。
刘贵他们收粮食的时候乔安和徐青阳也没闲着,他们把晒坝上已经数过的玉米芯全部用铲子铲到到竹筐里挑回去,玉米芯也是比较好烧的柴火,可不能浪费了。
到最后一挑时,徐青阳主动拿起了扁担,让乔安把铲子拿回家就是。乔安便把铲子拿在手里,冲不远处的乔然他们喊了一声,“然哥儿,三宝,回家了!”
“来了!”乔然连忙应了一声,把今天赚到的钱放进荷包里,一手牵一个的跟上乔安的步伐。
他今天赚了十文钱,不算多,但也不少,乔然很是心满意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