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望舒一路聊着天,周屿回到寝室楼下。
挂断电话的时候,已经是“翘嘴”形态了。
想到下午还有几个面试,本着对面试者的尊重。
周屿顺路回到寝室,冲了个澡,脱下满是汗的军训服,换上一件林望舒先前给他买的衬衫。
午饭就在附近食堂草草解决,随后骑上“小粉”,朝创业基地驶去。
阳光正烈,风很烫,路两旁的树叶哗啦啦地响。
沿着紫荆路一路骑过去,经过荷塘,路过南区操场,最后抵达南门。
分配到的场地在学校南门外的科技园,出了校门,还得再骑五分钟。
行政办公室里,值班的是个大二的学姐,穿着白衬衫,本来人正在一边看小说一边嗑瓜子,头都没有抬。
看得还是刚出版的《何以笙箫默》。
听说周屿是“提前批通过”的大一学生时,愣了足足一分钟,目光上下打量,带着几分惊讶与好奇。
“不就是长得有点小.....嗯!这个学弟确实还蛮帅的诶!”学姐心想。
其实清大的创业氛围一向浓郁,毕竟这里聚集了全国最顶尖的一批工科生。
光是创业基地都有好几个,其中条件最好的场地,就是科技园这里的了。
但想拿到这里的场地,竞争异常激烈。
周屿的申请材料虽然漂亮,方案也确实远超同龄人,可要一步到位分到这样的场地,着实是开了不止一个“绿灯”。
多数团队都要先在校内孵化成熟,才能搬到这边注册公司。
但周屿不一样,就是要直接一步到位。
甚至在他的计划里,搞不好,明年夏天就得换个更大的场地。
提交完证明材料,领了钥匙。
又和值班学姐聊了几句,了解了一下科技园的情况。
末了,学姐感叹道:“学弟,你真是运气太好了!分到了3号楼最好的一间!前几天才刚刚搬出来的,被你给赶上了!”
周屿笑着应了一句:“承学姐吉言。希望一直这么好运吧!”
临走前学姐还热情的给抓了一把瓜子。
分配的场地在3号楼201室,位置出奇地好,朝南且空间开阔——足足有三百平米。
推开门,房间并没有想象中那种积灰的陈旧气,反而透着几分“人走茶未凉”的温度。
据学姐说,上一家公司做的是线下社区团购,理念超前,但资金链断了,工资拖了三个月,上周团队就彻底散伙了。
该说不说,这理念挺超前的,甚至有点超前到离谱。
可惜,太早入局的人,往往死在黎明前。
屋里还残留着不少痕迹:坏掉的转椅、几根断网线、角落堆着未拆完的纸箱与宣传板。
周屿扫了一圈,结论是:基本满意。
装修对于一个初创团队,特别还是一个大学生团队,很够了。
最重要的是,区域都分隔好了,办公室、会议室、杂物间.......
周屿已经看准了一个房间,准备用来做放服务器的机房。
然后他又坐着电梯上了顶楼,一层层闲逛下来。
整栋楼都是在校生的创业项目:有做机器人、搞生物制药的,也有研究硅材料、做艺术创作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一层楼能容下好几个团队,每个团队占一小块地,各自埋头苦干。
看来看去,老小子的场地居然是最大的。
周屿心里更满意了,心想:“真不错啊!之后得空多带带华老师好了。”
差不多到约定的面试时间,周屿便回到二楼,简单收拾了一下现场,把杂乱的办公区清出一块地方用来面试。
今天下午,一共约了六个人,都是计算机专业的——四个大二,两个大一。
结果。
第一个到点不见人影。
打电话过去,对方一副理直气壮:“不好意思啊,我要去听水木团队的宣讲,忘记和你说改时间了。”
鸽。
第二个倒是来了,是个话痨的大二学长,技术能力不错,代码水平也过关。
就是——话真的太太太太太多了。
三句话能扯到天上去,让周屿觉得沟通成本是普通人的五六倍。
正当老小子犹豫要不要继续聊时,学长忽然站起来:“其实我手头已经有几个 offer了,我就是喜欢面试,喜欢和人聊天。今天就先到这吧。”
周屿:“???”
学长神采飞扬地补了一句:“非常感谢你给我这次面试机会!我今天很开心!我要去下一场面试了!”
说完,人就走了。一边走还一边朝周屿挥手。
真他妈是个人才!
第三个,迟到半小时。
周屿是极度注重时间观念的人——直接 out。
第四个准时到,但一问三不知——out。
第五个,临时打电话说要去参加学生会宣讲——鸽 1。
最后一个,总算来了个正常人。
虽然技术一般,但在前面几个的衬托下,显得沟通格外顺畅。
只是看着这片百废待兴的办公室,话锋一转,开始拿乔:这个条件、那个待遇,甚至提出薪资要比校内实习平均水平高出两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