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圣院。
连日来笼罩在众人心头的阴霾,因着两桩喜事,终于被驱散了几分,显露出久违的蓬勃朝气。
一则是院主董砚的彻底苏醒与伤势趋于稳定,那日渐凝实、不再虚浮的气息,如同定海神针,安抚着所有惶惑不安的人心;
二则是那混沌之灵,被命名为“秦源”的小家伙的诞生,它虽非血肉之躯,却承载着此界最本源的希望。
有了董砚这位主心骨坐镇中枢,统筹调度,圣院上下应对各方汹涌而来的事务,也愈发显得从容不迫,条理清晰。
命令传达下去,不再是泥牛入海,而是得到了坚决而有效的执行,整个庞大的机构,仿佛一架得到关键润滑的精密机器,重新高效运转起来。
秦婉儿肩上的重担并未减轻,但心境却截然不同。她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引导秦源和协助师尊董砚恢复上。
秦源的成长速度堪称惊世骇俗,远超凡人婴孩。它对那混沌之力的掌控,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心念微动,便有丝丝缕缕的混沌气息随之流转,演化出诸多玄妙。
更令人惊叹的是,秦源通过与秦婉儿之间那紧密无间的意念连接,如同海绵吸水般,飞速汲取、理解着各种知识与道理,其领悟能力,常让秦婉儿也为之咋舌。
然而,秦婉儿深知力量需与心性匹配。她教导秦源,从不一味强调力量的强大与运用技巧,反而更着重于培养其纯净灵识中的是非观念与道德根基。
秦婉儿将董砚所传的仁爱、正义、担当、守护等信念,化作涓涓细流,通过一次次耐心的讲述、自身行为的示范,以及意念交流中的潜移默化,一点点根植于秦源那如同一张白纸的意识深处。
秦婉儿要塑造的,不是一个仅仅拥有强大力量的存在,而是一个明辨是非、懂得怜悯、愿意守护的“灵”。
静室之内,董砚盘膝而坐,面容虽仍带着重伤初愈的苍白,但眉宇间那属于天人境强者的神采已在缓慢回归。
董砚正借助秦源反哺而来的、精纯至极的混沌本源之力,以及自身深厚无比的圣道底蕴,如同最耐心的工匠,一点一滴地修复着那受损严重的道基。
这个过程急不得,如同滴水穿石,需要水磨工夫。但他每一次悠长的呼吸,周身流转的气息都比之前更加凝实一分,内里破碎的法则纹路,也在混沌本源的滋养下,缓慢而坚定地弥合着。
董砚甚至开始尝试,小心翼翼地将那一丝混沌的“包容”、“演化”特性,融入自身早已稳固的圣道之中,探索着两种不同层次力量融合后,可能达到的更高境界。
这一日,风和日丽,外界喧嚣似乎被静室的阵法隔绝。
秦婉儿正在室内,同时进行着两项至关重要的功课——引导秦源感悟混沌之中那微妙的平衡之道,同时渡入自身温和醇正的混沌之气,辅助董砚疗愈圣魂与道伤。
三人之间,气息交汇,竟在无意间形成了一个无比玄妙、近乎完美的能量循环。
粉雕玉琢的灵体秦源居于中央,他本身便是最精纯的混沌本源所化,此刻仿佛成了一个高效而灵动的能量转换器;
秦婉儿则以其对混沌之力的更深理解和掌控,提供着宏观的引导与更磅礴的力量支持;
而董砚,虽在疗伤,但其天人境的至高境界、对天地规则的深刻理解并未消失,他闭目凝神,圣魂微动,不断以自身感悟微调着这个循环的细节,使其运转效率倍增,达到了某种道法自然的最佳状态。
就在这物我两忘、神与气合的玄妙境地中,异变陡生!
秦婉儿心湖深处,那枚沉寂许久、代表着此界最初秩序与约定的“源初之契”碎片,忽然轻轻震颤起来!
它与秦源身上那最为原始、未经任何雕琢的混沌本源,以及董砚圣魂中蕴含的、对此界天道运行规则的深刻感悟,三者之间,竟产生了某种前所未有的、妙不可言的共鸣!
“嗡——!”
一声并非来自耳畔,而是直接响彻于灵魂深处的大道伦音,悠然荡开!
秦婉儿的意识瞬间被抽离,拉入了一个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奇异境地。
这里没有上下四方,没有古往今来,她“看”到的,不再是具体的景物,而是无数流动的、交织的、闪烁着各色斑斓光华的基础法则线条!
时间的长河奔流不息,空间的维度折叠伸展,物质的微粒聚散生灭,能量的潮汐起伏涌动,生命的绿意蓬勃绽放,死亡的沉寂幽深如渊……
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运行的底层规则。
然而,此刻映入秦婉儿“眼帘”的这些法则线条,大多显得黯淡无光,许多地方更是出现了明显的扭曲、断裂,甚至彼此纠缠冲突,混乱不堪。
这正是天道崩溃后,世界根基受损的直接体现。
但在“源初之契”碎片提供的独特视角下,秦婉儿有了全新的发现。
这些看似纷繁复杂、各自独立的法则线条,似乎都能追溯到一个共同的、更加简洁而本源的“起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