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之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这一日,中土神都,这座承载了无数王朝兴衰、见证过万千文明璀璨的千年古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宽阔足以容纳十六驾马车并行的朱雀大街被打扫得一尘不染,两旁商铺楼阁张灯结彩,旌旗飘扬,试图以最繁华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然而,在这份刻意营造的热闹之下,一股无形却沉重的紧张氛围,如同暗流般在空气中弥漫、涌动,压迫着每一个人的心神。
连那高悬于天的烈日,似乎都因这份凝重而收敛了几分炽热。
作为此次盛事的东道主,传承悠久的稷下学宫更是被装饰得焕然一新,朱漆宫门前所未有地完全洞开,象征着有教无类、广纳贤言。
身着统一儒衫的学宫弟子们肃立两侧,神情庄重,迎接着来自天下九州、三山五岳的修士、饱学鸿儒、世家权贵以及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论道台设于学宫最核心、也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明伦广场”中央,台高九丈,取“九”之极数,以示对天地至理、大道根本的无限尊崇。台基由厚重的青金石垒砌,其上铭刻着古老的礼法符文,在阳光下流淌着淡淡的浩然之气,显得肃穆而威严。
秦婉儿一行并未大张旗鼓,她只带了沉稳干练的师兄张牧之、以及由吴青松远程操控的一具精妙化身,外加数名精心挑选的核心弟子,轻车简从,悄然抵达了这座汇聚天下风云的雄城。
秦婉儿依旧身着一袭素雅洁净的青裙,面上覆盖着一层薄如蝉翼的轻纱,虽遮掩了那足以倾世的容颜,却掩不住那份源自混沌本源、超越凡俗的宁静与深邃气质,行走间自有一股难以言喻的道韵流转,引得路人纷纷侧目,却又不敢直视。
踏入神都城门,扑面而来的极致繁华与青州之地的简朴、甚至带着几分灾后重建的坚韧气息,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街道两旁酒楼茶馆林立,人声鼎沸,高谈阔论之声不绝于耳。而所有争论的焦点,毫无意外地都集中在那即将拉开帷幕的论道大会上。
支持稷下学宫、坚守传统道统者,与仰慕青州圣院、信奉董砚之学乃至崇拜秦婉儿力量者,各执一词,引经据典,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不时爆发出激烈的口角冲突,若非城防军士频繁巡逻弹压,几乎要演变成全武行。
此情此景,足见此次大会影响之深远,已牵动了天下每一个角落的人心。
圣院一行人被学宫执事恭敬地引至靠近学宫的一处雅致驿馆安置。
此处环境清幽,显然是用来接待重要宾客的所在。然而,众人刚落脚,尚未拂去旅途风尘,便有故人不期而至。
来人,竟是多年未曾相见的大周女帝——姬明月!
她今日未着那象征九五至尊的繁复龙袍,仅穿着一身料子普通、剪裁合体的月白色便装,脸上略施薄粉,试图掩盖那份因国事操劳而刻入眉宇间的深深疲惫,然而那份久居上位、执掌乾坤所养成的威严气度,却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完全掩饰的。
姬明月见到秦婉儿的瞬间,她眼中先是闪过一抹极快的、难以言喻的复杂光芒,随即屏退了左右随从,偌大的客厅内仅仅只剩下她们二人。
“婉儿妹妹…许久不见,如今,朕…不,我该称你一声婉仙子了。”姬明月的声音响起,带着几分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因身份地位与力量变迁而产生的微妙疏离感。
秦婉儿心中无声地轻叹,亲自提起桌上温着的紫砂壶,为姬明月斟了一杯清香四溢的灵茶,语气温和而真诚:
“明月姐姐,你我之间,何须如此客套生分。当年青州初立,内忧外患,若非姐姐倾力相助,顶住朝中巨大压力,青州绝难有今日之局面。此情此景,婉儿始终铭记于心。”
这一声久违的“姐姐”,仿佛瞬间击穿了姬明月刻意维持的帝王心防,她紧绷的神色不由自主地缓和了几分,伸手接过那杯温热的茶,指尖却微微有些发凉,苦笑道: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此言当真不虚。如今,你是万众瞩目、力挽狂澜的混沌之子,是青州圣院实际上的擎天玉柱;
而我…看似君临天下,富有四海,实则处处受制于人,朝堂之上波谲云诡,各方势力盘根错节,连眼前这场关乎道统正名的论道大会,朕…我也需小心翼翼,权衡利弊,竟难以明确表态支持于你…实在是…”
秦婉儿完全理解姬明月身为一国之君的难处。大周朝廷需要稳定,需要平衡各方势力,尤其是在这天道崩坏、灾劫连连的多事之秋,姬明月的每一个决策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姐姐能在此刻亲自前来,这份心意,婉儿已深感欣慰。论道之争,根本在于道理本身能否服众,在于其是否利于天下苍生,而非取决于权势的高低或人数的多寡。姐姐身系社稷重任,不必因婉儿之事而感到为难。”
姬明月凝视着秦婉儿那双平静如古井深潭、却又仿佛蕴藏着星辰生灭的眸子,恍惚间,仿佛又看到了多年前那个在青州残破城头上,面对万千魔物依旧眼神坚定、毫不退缩的倔强少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