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餐一顿后,林墨真诚地对阿伯说:“阿伯,您的东西真的很好吃,是能吃到用心和岁月味道的那种。等我回去把视频整理好,一定帮您好好宣传。”
阿伯听到这番话,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连连摆手:“哎哟,少年家,你太客气了!好吃就好,好吃就好!你们年轻人喜欢,我们这些老家伙就开心啦!”
他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地装好一份特意准备的、没有过多调味的炸鱼饼,硬塞到林墨手里,“这个,拿着!给那只叫鱼饼的古锥猫仔吃,算阿伯请它的!”
林墨推辞不过,只好笑着收下这份质朴的心意,再次道谢后,带着满口的余香和温暖的心情,返回了酒店。
当晚,他并没有急着休息,而是将今天在艋舺老街,尤其是古早面摊的见闻和感受,精心剪辑成了一段充满烟火气的短视频。
视频里既有老街的沧桑风貌,也有阿伯爽朗的笑容和那段关于传承的感慨,当然,也少不了那碗令人垂涎的卤肉饭和有趣的“鱼饼吃鱼饼”桥段。
视频发布后,迅速引来了大量关注和转发,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想起了老家”、“下次去台北一定要打卡”,阿伯那传统而真挚的情怀,透过屏幕打动了无数人。
第二天,林墨早早起床,告别台北的都市气息,搭乘台铁,沿着蜿蜒壮丽的东海岸线,前往花莲。
火车的一侧是巍峨耸立的中央山脉,一侧是浩瀚无垠的太平洋,风景如画,直播间观众大呼过瘾。
他的目的地,是隐藏在山海之间的一个阿美族部落。抵达部落入口时,一种与都市截然不同的原始、蓬勃的气息扑面而来。色彩鲜艳的图腾柱、或现代改建但仍保留传统元素的建筑错落有致地散布着。
林墨深吸一口气,在心中默念:“系统,兑换‘基础部落语言掌握(阿美族语) 。”
“叮,扣除情绪值800点,语言包已加载。”
瞬间,一些基本的阿美族语问候语、常用词汇和语法结构融入他的意识。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带着尊重,缓步走向村口。
几位正在闲聊的部落族人注意到了他这位陌生的访客。
林墨上前,按照刚掌握的语言和礼节,右手抚胸,微微躬身,用略显生涩但发音准确的阿美族语说道:“Nagafen ho? (你们好)。我是来自远方的旅人林墨,希望了解阿美族的文化,冒昧前来拜访。”
那几位族人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极度惊讶和喜悦的神情。在这个普通话和闽南语为主流的社会,一个外来年轻人,尤其是一位大陆来的游客,竟然能说出他们民族的语言,哪怕只是简单的问候,这份用心和尊重,足以瞬间拉近距离。
“Nagafen!(你好!)”他们热情地回应,其中一位年轻人立刻跑去找长老。
很快,一位身着传统服饰、头戴羽冠、面容慈祥却目光深邃的长老在几位中年人的陪同下走了过来。他打量着林墨,眼神中带着审视,也有一丝好奇。
林墨再次用阿美族语恭敬地自我介绍,并表达了对阿美族文化的向往与敬意。
长老听完,严肃的脸上缓缓绽开一个笑容,他伸出手,拍了拍林墨的肩膀,用带着口音的国语说道:“远方的客人,你的心是真诚的。语言是通往灵魂的桥梁,你搭建了这座桥,就是我们‘邦查’(阿美族自称)的朋友。欢迎你来到我们的部落。”
部落的其他人也纷纷围了上来,看向林墨的眼神充满了友善和接纳。
就在这时,部落的空地上响起了鼓声和铃铛声。原来,今天正巧是部落为即将到来的一个小型丰年祭进行排练的日子。长老邀请林墨一同参与。
空地上,篝火已经点燃。族人们,无论老少,都换上了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女子头戴花环,身着绣满几何图案的红色、黑色为主的长裙;男子则戴着威武的羽冠,穿着丁字裤和绣花背心,露出健硕的古铜色肌肤。他们脸上画着象征祖灵与自然的图纹。
随着一位长者苍凉、高亢的领唱,浑厚有力的合声响起,那是一种没有过多乐器伴奏,纯粹源自喉咙与胸腔共鸣的古谣。
歌声时而激昂如海浪拍岸,时而悠远如山间回音,仿佛在诉说着迁徙的历史、狩猎的勇武、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礼赞。
紧接着,有力的踏步声响起,族人们手拉手,围成圆圈,随着鼓点的节奏,跳起了传统的舞蹈。
他们的动作充满了力量感与原始的活力,踏步、摆臂、旋转,每一个动作都仿佛与脚下的土地、周围的山海紧密相连。
那是一种未经雕琢的、发自生命本能的欢庆与祈愿。
【我的天灵盖!这歌声!这舞蹈!】
【鸡皮疙瘩起来了!太震撼了!】
【感觉灵魂都被洗涤了!】
【这就是生命最原始的力量吗?】
【好想加入他们一起跳啊!】
直播间的弹幕被这强大的感染力瞬间淹没,情绪值开始飞速飙升,“震撼”、“感动”、“敬畏”等关键词不断刷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