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林墨精神抖擞地开启了直播。直播间的标题格外引人注目:“探索桑达班红树林,寻找孟加拉虎的踪迹!”
弹幕刚一开播就热闹起来:
【哇!今天要去红树林!期待!】
【孟加拉虎!是野生老虎吗?墨哥注意安全啊!】
【这标题太硬核了!不愧是墨哥!】
【桑达班,世界最大的红树林,地理课本上的名字!】
【希望今天能好运,看到大猫!】
越野车驶离市区,窗外的建筑渐渐从高楼变成低矮的竹屋,公路两旁的稻田里,农民正赶着水牛插秧。
林墨打开车窗,让风灌进来,对着镜头解说:
“现在我们往孟加拉南部走,桑达班红树林离达卡大概 3 小时车程,它是世界最大的潮汐红树林,涨潮时海水会漫过一半的树根,退潮时就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气生根,像迷宫一样 —— 而且这里是孟加拉虎最后的栖息地,全球现存的野生孟加拉虎,大概有 10% 生活在这里。”
他还举起手机,拍了拍路边的指示牌,“看到这个牌子,就说明快到入海口了,等下要换乘当地的长尾木船才能进红树林。”
这时有观众询问道“墨哥,红树林里有鳄鱼吗?”
林墨笑着点头:“当然有!而且是咸水鳄,不过管理局说我们走的路线鳄鱼较少,船夫也会带防鳄鱼的工具,大家放心,我会注意安全!”
他一边熟练地驾驶着车辆,一边向观众介绍:
“昨天我已经和孟加拉相关的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取得了联系并报备。他们得知我们希望通过直播向世界展示这片珍贵的自然遗产后,非常热情,给了我很多路线建议,还安排了当地人员协助,确保我们的探索既安全又能尽量不打扰野生动物。”
他顿了顿,补充道:“今天要去的地方比较偏远,路况复杂,而且存在一定的不可预知的危险性,所以我就没叫一哥过来,让他好好休息一天。”
这个贴心的细节让弹幕又刷过一波“墨哥好细”。
车辆行驶了数小时,窗外的景色从农田逐渐变为河口湿地,空气也变得咸湿起来。
最终,车停在一个靠近入海口的简陋码头边。
眼前是一片望不到边的、由无数耐盐植物构成的绿色迷宫,水道纵横,泥滩裸露,空气中弥漫着咸水、泥土和植物**的混合气息。
在这里,林墨换乘了当地特有的交通工具——“长尾木船”。这种船造型独特,船身窄长,像一片柳叶,似乎是为了在红树林狭窄的水道中灵活穿梭而设计。
船体由厚重的木材制成,显得十分结实。船头挂着一个锈迹斑斑却擦拭得锃亮的黄铜小铃铛,随着船的晃动发出清脆的叮当声。船夫介绍说,这是用来驱赶可能靠近的鳄鱼的。
船尾,则是由船夫用一根长长的木桨插入水中,既是动力,也掌控着方向。
船夫是一位名叫马哈茂德的中年汉子,皮肤被热带阳光和海风侵蚀得黝黑发亮,眼神锐利而沉稳。
他穿着简单的汗衫和短裤,赤着脚,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粗壮手臂上一道狰狞的、已经愈合但仍清晰可见的长条形疤痕。
看到林墨和他的拍摄设备,马哈茂德主动迎了上来。
“先生,你是来拍摄红树林和老虎的吗?”他的英语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但能听懂。
“是的,马哈茂德,麻烦你了。”林墨点头。
林墨和马哈茂德握手时,注意到他疤痕边缘的老茧,忍不住问起由来。
马哈茂德摸了摸疤痕,语气很平静:
“五年前,我划着船送游客看海龟,突然有条三米长的咸水鳄从水里窜出来,咬了我一口,幸好我手里有桨,狠狠砸它的眼睛才逃出来 —— 所以先生,等下在船上,千万别把手脚伸到水里,退潮时也别下船,有些水道看着浅,底下可能藏着鳄鱼或烂泥坑。”
他边说边递来一件橙色的救生衣:“这是加厚的,万一船翻了,能浮起来。”
木船在他的长桨操控下,悄无声息地滑入蜿蜒的水道。
马哈茂德一边稳健地划着船,一边继续低声介绍,他的声音与桨声、风声、偶尔传来的鸟鸣融为一体:
“现在是退潮期,很多水道会突然变浅,我们的船要小心搁浅。另外,还得时刻警惕那些该死的偷猎者——” 他啐了一口,语气带着厌恶。
“他们像幽灵一样,专找落单的小老虎,或者去偷海龟蛋,为了钱,什么都干得出来!”
马哈茂德撑起长桨,长尾木船像条灵活的鱼,缓缓划入红树林的水道。
林墨坐在船头,镜头对准水面 —— 退潮后的海水变得浑浊,露出密密麻麻的红树林气生根,有的像拐杖,有的像分叉的手指,扎在浅滩里,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洒下来,在水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大家看这些气生根,” 林墨指着船边的树根,“红树林之所以能在咸水里生长,全靠它们吸收氧气,而且这些根系还能固定泥沙,保护海岸线 —— 桑达班每年能抵御好几次台风,全靠这片红树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