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二年九月初一,朔望大朝会。
明朝的朝会分为多种,朔望朝是其中规模仪式都比较隆重的一种朝会,它不同于处理日常政务的常朝,其主要作用是彰显皇帝威严,考察君臣礼仪和帝国威仪,政治决策功能反而次要。
朝会前的准备工作极其繁琐严格,从半夜就开始了,任何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官员受到极为严格的惩处。
“少爷,你站稳一点,不然这衣服都不好穿。”
“哈~”
郭岳打了个哈欠,随后咂了咂嘴,强行打起了精神。
“什么时辰了?”
“回少爷,刚丑初三刻。”
“牛批!”
丑初三刻,相当于凌晨一点四十五,郭岳虽然不知道唐宋时期大臣们的前朝时间,但大明他是知道了,也不知道这帮官员都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每天三百六十多天要这个时间起床梳洗打扮准备上朝,一般人还真扛不住。
从舅舅家回来后,郭岳就知道了这个噩耗,老朱让他每个月初一必须要上朝,还专门派人教了自己七八天的朝会礼仪,他还说这么做是为了让郭岳提前适应一下,免得日后上朝不知礼仪出了丑。
洪武十二年文武百官的官服还没划分的那么严格,朱元璋对于其他官员上朝所穿的服装要求就一个,统一穿皮弁服,这个服装可不得了,这可是古代天子才能穿的服饰,只不过臣子穿的要简单一些,很多配饰都没有。
郭岳不一样,他是监察御史,监察御史的官服早已经定下来了,他不用穿皮弁服,他需要穿带有獬豸图案的御史服。
“少爷,笏板带了吗?”
“带了带了。”
“牙牌呢?”
“带了带了。”
郭岳有些烦躁,不是因为紧张和疲惫,而是热的,这公服太厚了,才穿上去没多会,他就热得不行,身上开始冒汗了,要不是马车跑起来带着风,估计早已经满头大汗了。
郭府园距离皇宫算是近的,所以就算晚起了一会也不妨事,有些距离远的丑初就得起。
阿福驾着马车在应天府宽阔的道路上疾驰,越接近皇城遇到的马车越多,道路周围密密麻麻的站着一排手持火把和灯笼的夜巡军卒,所以倒也不用担心看不清路。
“少爷,快到了,前面的路得你自己走。”
“好。”
郭岳下了马车,在承天门外出示了自己的腰牌,被检查一番后入内经过端门,再次被搜查一遍,被内使领着,从太庙边上的石板路穿过午门,又被搜查了一遍,终于看到了奉天门在排成队的官员。
奉天门外,来的早一些认识的官员们开始攀谈起来,不是所有人都是天天上朝的,应天府绝大部分官员一个月也就初一十五这两天才有机会上朝,而是还都是装装样子。
“李大人,好久不见,听闻你上个月公干去了?”
“原来是王大人,张大人,劳您二位费心,是到济南府处理了一些手尾。”
“还是那火龙烧仓的事情?”
“可不是,这帮人磨蹭的实在不像话,陛下交代的事都敢懈怠。”
“那是……”
“嘘~”
就在三人交头接耳有说有笑之时,突然插进来一个官员嘘了三人一声,同时用手指了指他们的来路。
几人借住周围密集的火把一看,只见来路上有个穿獬豸图案的人正迈着步子走来,虽然没看清来人样貌,但这种标志性的服饰只要是个当官的都不会陌生,那是监察御史的公服。
监察御史监察百官,上朝之前会有负责礼仪的监察御史检查官员的牙牌,服装,规范队伍礼仪,不得喧哗,咳嗽,吐痰,私语,若有犯事者,可将礼仪出错的官员先行入狱,权力大的吓人。
奉天门外,郭岳左右看了看一些官员站立的位置,默不作声的往东面末尾位置走去。不管是觐见,又或是上朝,只要有文武官员,那都得按照文官居东,武官居西排列,这一规矩称为文东武西。
第一次上朝不知道自己站第几排怎么办?郭岳来教你。
只见郭岳径直走到了东列队伍末尾,然后就一动不动了。
“这位大人,您是不是站错了?”
队伍末端的官员吓了一跳,他就是个正九品的小官,还以为是自己犯了错要被逮,结果来人竟然就这么站着,不动了。
“没错,我是文官,这里不是文官的队列吗?”
“是,是。”
说话之人急忙解释了一句,随后便自动走向郭岳身后,郭岳则自动向前一步,于是,郭岳就这么一步一步的来到了适合自己这个御史职位的位置,前面的人没再动,那自己也就没必要动了。
郭岳到的比较早,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到,但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马虎,因为真的监察官上线了,他们在长长的队伍中走来走去,眼神犀利的注意着队伍中有没有出错的官员,丝毫不讲情面。
“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