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政府宣传部的小楼里,最近彻夜亮着灯。油墨味混着烟草味,在走廊里弥漫开来,每个办公室的窗户都敞开着,夜风把纸张翻动的“哗啦”声送出去,落在金城寂静的街道上。
部长李平站在办公室的地图前,正对着标注着“甘肃控制区”的地图发着呆。毕竟这么高的工资可不是好拿的。
几天前,常恒、常敬之父子相继发来电报,共同的主旨只有一个:“堵不如疏,让百姓看清真假。”
当时李平就明白,宣传部门的硬仗来了。
此前联盟的舆论攻势从未停过,报纸、传单、甚至走街串巷的说书人,都在宣扬“联盟境内无饥荒、无战乱,是地上天国”,还暗讽甘肃主动与联盟交恶是“自寻死路”。
让他感觉有些不可思议的是,他通过内部资料的了解,这些舆论攻势莫斯科都没有批款支持,而是国内联盟的孝子贤孙自掏腰包进行的。
起初这些东西确实把一些百姓动摇了,但在甘肃分地、以工代赈之后,这种虚无缥缈的吸引力逐渐就不存在了,甘肃也进行了几次的打击,逐渐把这种风潮压了下来,没想到在甘军进疆之后又死灰复燃了。
“李部长,新疆那边传来的资料整理好了。”科员小陈抱着一摞文件走进来,额头上还沾着汗,“有照片,有俘虏的供词,还有从联盟逃出来的难民笔录,每一份都核实过了,错不了。”
李平接过文件,指尖落在一张黑白照片上。照片里,联盟控制的哈萨克斯坦地区村庄一片荒芜,路边躺着饿殍,几个骨瘦如柴的孩子围着一个破陶罐,眼神空洞。
另一张照片里,联盟士兵正拿着枪支逼着当地农民纳税,他们的所做所为和口头宣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透着讽刺。
他翻到供词部分,一个曾在联盟后勤部门任职的逃跑者写道:“所谓约瑟夫主义就是吸光农民的血,发展工业,然后联盟上层靠着特权挥霍无度,当然这些都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
“这些东西,明天就登在《甘肃民报》上,头版头条,用最大的字号。”李平把文件拍在桌上,声音里带着决断,
“另外,让各地的宣传队都动起来,把照片放大,贴在县城、乡镇的显眼处,再让咱们的入村宣传队行动起来,让他们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这些东西传递下去。给他们的经费要给足了。”
小陈点点头,刚要转身,又被周明远叫住:“还有,那些说‘甘肃与联盟交恶不明智’的论调,不用回避,直接在报纸上开专栏反驳。我们进入自家的领土还不需要对外国人卑躬屈膝。把那些软骨头的喉舌要彻底打断。”
第二天一早,《甘肃民报》等报纸就卖爆了。
金城的报童扯着嗓子喊:“看报看报!联盟‘天国’真相!有照片有供词!”百姓围在报摊前,手里捏着铜板,眼睛盯着报纸上的照片,倒吸冷气的声音此起彼伏。
一个曾对联盟心存幻想的难民,看着照片里和自己家乡相似的荒芜景象,眼圈红了:“原来都是骗人的……我还以为真有地方能吃饱饭,没想到比这里还惨。”
各地的宣传队也动了起来。在天水的集市上,宣传队员把照片贴在墙上,还请了一个从联盟逃出来的哈萨克族的老汉现身说法。
老汉拄着拐杖,指着照片里的饿殍,声音哽咽:“我儿子就是因为偷偷藏了半袋粮食,被联盟的人拉去枪毙了……他们说的‘平等’,就是让咱们老百姓等死!”随行的翻译逐句翻译,场面很是有教育意义。
那些之前宣扬联盟“天国论”的人,瞬间没了声息。一部分人是前期被联盟的宣传骗了,现在看到证据,知道自己错了,悄悄收了口;还有一部分人,是收了联盟的好处,或是想借着“天国”的旗号混水摸鱼,可百姓已经看清了真相,他们的话再也没人信,只能躲在暗处,不敢露头。
李平看着各地传来的反馈,心里松了口气——常恒要的“主流声音”,终于立住了。在常氏父子控制的地区,“当代左公进疆”成了百姓嘴里最常说的话,大家都觉得,常恒、常敬之父子就像当年的左宗棠,是来保西北、救百姓的,至于那些阴谋论,早就没人愿意听了。
就在甘肃的舆论战打得风生水起时,其他势力的心思,也各有不同。
日本驻金城的新设领事馆里,领事佐藤正对着地图皱眉。他手里拿着一份电报,是从东北关东军总部发来的,内容很明确:“甘肃之事,暂不投入主力,以试探为主,有枣没枣打一杆子。”
佐藤心里清楚,日本的主要利益在东北,现在正忙着巩固在东北的统治,根本没精力管西北的事。
至于甘肃,他们只是想看看能不能从中捞点好处——比如卖些武器给甘肃,或是在甘肃境内安插几个间谍。
可现在甘肃的局势越来越稳,常氏父子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他们的试探,几次都被挡了回来,连个像样的突破口都找不到。“算了,先不管了,”佐藤把电报扔在桌上,对下属说,“盯着就行,有情况再汇报,别主动惹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