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爸爸
书房里的台灯亮了快三个小时,林建国终于合上了那本厚厚的《家庭教育百科全书》。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眼神里充满了自信。书上说,现代教育要讲究"引导式沟通"和"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不能再用老一辈简单粗暴的方式。他深吸一口气,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了,今晚一定要和儿子林晓宇进行一次"有效沟通"。
客厅里,林晓宇正趴在茶几上,对着一堆零件愁眉苦脸。那是他攒了很久的零花钱买的遥控赛车模型,说明书像天书一样,他研究了一个下午,非但没拼好,反而把一个小齿轮给弄丢了。
林建国走过去,刻意放轻了脚步,脸上挤出一个他自认为非常温和的笑容。"晓宇,在忙什么呢?"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像书中建议的那样,充满"亲和力"。
林晓宇头也没抬,闷闷地"嗯"了一声。
林建国在他身边坐下,拿起说明书翻了几页,清了清嗓子:"孩子,我看你好像遇到困难了。记住,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思路。"他顿了顿,觉得这句开场白很有水平,既指出了问题,又给予了鼓励。
林晓宇抬起头,眼里带着一丝求助:"爸,这个齿轮装不上,还有一个小零件找不到了。"
"别急,"林建国摆摆手,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根据《解决问题的逻辑》那本书里说的,首先要明确问题的核心。你说齿轮装不上,是尺寸不对,还是安装方向反了?至于找不到零件,那一定是你没有系统地收纳,导致物品无序摆放。"
他站起身,开始踱步,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我建议你,第一步,把所有零件分门别类,按大小和功能放好,建立一个'零件数据库'。第二步,重新研读说明书,画出装配流程图,找到正确的安装顺序。第三步,根据流程图,逐一排查,定位问题所在。这样一套流程下来,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林晓宇听得目瞪口呆,手里的螺丝刀都差点掉在地上。他只是想让爸爸帮忙看看怎么装齿轮,没想到爸爸会讲出这么一大套他听不懂的理论。
"可是爸,"林晓宇小声说,"我就是个初中生,哪会画什么流程图啊?而且那个零件很小,可能是掉在沙发底下了。"
"你这是在找借口,"林建国皱起了眉头,语气也严肃了起来,"遇到一点挫折就退缩,还不愿意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我刚才说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论,不仅适用于装模型,将来你学习、工作都会用到。你就是太缺乏这种逻辑思维训练了。"
他从书架上抽出另一本书,《青少年逻辑思维培养》,翻到其中一页指给林晓宇看:"你看,这里明确写着,从小培养系统思维,能让孩子受益终身。装模型是小事,但背后反映的是你的思维方式。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林晓宇低下头,不再说话。他知道爸爸又要开始长篇大论了。每次他遇到问题,爸爸都不会直接帮忙,而是先讲一堆大道理,引用各种书本上的理论,好像不把那些术语说出来,就显不出他有学问似的。
上次学校组织科技节,他想做一个简易的太阳能小车,找爸爸帮忙焊电路。爸爸却先给他讲了三个小时的电路原理,从欧姆定律讲到电磁感应,还让他画了详细的电路图。结果等理论讲完,离交作品的时间已经只剩一天了,最后还是妈妈找了单位的电工师傅,花了半小时才帮他焊好。
还有一次,他骑自行车摔了一跤,膝盖擦破了皮,哭着跑回家。爸爸没有先看他的伤口,而是蹲下来严肃地说:"晓宇,你要分析摔倒的原因。是平衡没掌握好,还是注意力不集中?从这次失败中吸取教训,才能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叫'复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
想到这些,林晓宇心里就觉得委屈。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帮他解决实际问题的爸爸,而不是一个只会在他面前背诵理论的"教授"。
林建国见儿子不说话,以为他被自己说服了,语气缓和了一些:"好了,理论就讲到这里。现在,你按照我刚才说的步骤,先把零件分类整理好。我去给你拿几个收纳盒,建立你的'零件数据库'。"
说完,他转身去了储物间。林晓宇看着爸爸的背影,无奈地叹了口气,只好拿起一个零件,漫无目的地看着。
过了一会儿,林建国拿着几个彩色的收纳盒回来,兴致勃勃地说:"你看,红色的放螺丝,蓝色的放齿轮,黄色的放小零件。这样分类清晰,一目了然,符合'可视化管理'的原则。"
他蹲下来,开始帮林晓宇整理零件。可是他刚拿起一个螺丝,就不小心掉在了地上,滚到了沙发底下。
"哎呀,"林建国愣了一下,然后说,"没关系,这正好可以作为'数据库异常'的案例。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遗失物品找回预案'。首先,确定遗失物品的特征:金属材质,银色,直径约三毫米。其次,划定搜索范围:以沙发为中心,半径一米的区域。然后,采用'网格搜索法',逐行排查,确保没有遗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