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我的回答,让她当场愣在原地
孙尚香的话音落下,像一颗石子投入静谧的湖心。
然而,预想中的涟漪并未荡开,湖面反而像是瞬间被冻结了。
风还在吹,拂过湖畔的柳梢,带起几片枯黄的叶子,打着旋儿,悄无声息地落入水中。蔡文姬指下未尽的琴音,仿佛还凝在空气里,一丝一缕,尚未散尽。
时间,在这一刻被拉得极长。
甄姬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一寸寸冷了下去。她那双本是用来流转风情的凤眸,此刻像是淬了寒冰,眸光锐利如刀,直刺向眼前这个出言不逊的“少年郎”。若非姜云的手还按在她的手腕上,那只握着银质小刀的手,恐怕早已有所动作。她不是冲动之人,但任何针对姜云的侮辱,都足以点燃她心底最原始的护卫本能。
蔡文姬的反应则更为内敛。她没有甄姬那般外露的锋芒,只是抱着古琴的手臂收得更紧了些,指节因为用力而泛出青白色。她微微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黯淡的阴影,那张总是带着温柔浅笑的脸庞,此刻血色尽褪,只余下一片苍白。在她心里,姜云是拨开云雾的光,是拯救她于泥淖的神只,是她重获新生的所有意义。这份诋毁,比任何刀剑都更能刺伤她。
两个女子的反应,一个如烈火,一个如寒冰,却都源自同样的情绪。
而这一切的中心,那个被指名道姓辱骂的“正主儿”,却成了最平静的一个。
姜云甚至没有第一时间站起来。
他依旧保持着那个懒散的姿势,只是按住甄姬的手,稍稍用了些力,传递着安抚的意味。他的目光,带着一种纯粹的好奇,仔仔细细地打量着眼前的孙尚香。
这“小兄弟”生得是真俊,剑眉星目,鼻梁高挺,只是眉宇间那股子傲气和戾气太重,像一柄时刻准备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看她身形,虽然穿着宽大的劲装,但腰身纤细,骨架匀称,不像男子。声音清冽,带着江南水乡的口音,却刻意压低了声线。
再看她那双眼睛,碧绿色的,极不寻常,像是某种食肉的猛禽,充满了野性和侵略性。
姜云在脑海中飞速地过了一遍自己认识和听说过的人物。
年轻,女性,善武,使剑,口音似是江东人士,还对自己抱有如此巨大的、莫名其妙的敌意……
一个名字,模模糊糊地浮了上来。
他忽然觉得有些想笑。
自打来到这个世界,他听到的阿谀奉承实在太多了。“神人”、“奇才”、“活菩萨”、“文曲星下凡”……这些高帽子一顶接着一顶,压得他有时候都觉得虚幻。他心里清楚,自己不过是个开了点小挂的普通人,被时势推着走到了今天。
像这般被人指着鼻子,骂作“最会吹牛的”,还真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这感觉,非但不难受,反而有种……久违的、脚踏实地的真实感。
他能理解对方的愤怒。任何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听到民间那些越来越离谱的传闻,第一反应恐怕都是“这绝对是个骗子”。这位“小兄弟”显然就是这么想的,并且还是一位行动力极强的、正义感爆棚的“打假”人士。
看着甄姬和蔡文姬那一副“主辱臣死”的悲愤模样,姜云在心里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慢悠悠地松开了按住甄姬的手,然后将那根连鱼饵都没有的竹制鱼竿,随手往旁边一扔。
他掸了掸衣袍下摆沾上的草屑和尘土,动作不紧不慢,仿佛不是在面对一个挑衅者,而是在准备赴一场清谈雅宴。
然后,他站了起来。
随着他起身的动作,他整个人的气场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方才那个靠在柳树下、浑身散发着“我想躺平”气息的懒散青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身形挺拔、肩背笔直的文士。青色的便服穿在他身上,非但不显寒酸,反而衬得他面如冠玉,气质从容。秋日午后的阳光穿过稀疏的柳条,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为他整个人渡上了一层温润的光晕。
孙尚香的瞳孔,不自觉地微微收缩了一下。
她发现自己似乎犯了个错误。这个男人站起来之后,比她想象中要高上不少,那看似单薄的身体里,竟蕴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稳气度。那不是武人的霸道,也不是权臣的威严,而是一种历经世事后的从容与淡然,仿佛天塌下来,他也能含笑面对。
这种气度,与她心中那个“靠着家世背景上位的纨绔子弟”形象,产生了剧烈的冲突。
就在她心神微晃的瞬间,姜云开口了。
他的声音清朗悦耳,像被清泉洗涤过,又带着一丝天然的暖意,能轻易地抚平人心的焦躁。
“姑娘。”
他先是轻声叫破了她的性别,这两个字,像一根羽毛,轻轻扫过孙尚香紧绷的神经,让她心头一跳。
他怎么看出来的?自己这一身装束,寻常人绝难分辨。
姜云没有给她细想的时间,脸上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甚至带着几分歉意的微笑,继续慢悠悠地说道:“真不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