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天光微亮。
林辰和苏婉清没有像往常一样驱车前往目标区域,而是选择了最不起眼的方式——乘坐早班公交车,前往城郊的“红星机械厂”附近。
他们刻意避开了林氏集团的专车,也绕开了任何可能暴露身份的路线。苏婉清穿着一件宽松的米色风衣,戴着鸭舌帽和口罩;林辰则是一身普通的休闲装,背着一个旧款双肩包。两人坐在公交车后排,神情平静,仿佛只是来郊区踏青的普通情侣。
车厢里人不多,大多是去乡下探亲或赶集的村民。车窗外,城市的高楼渐渐被低矮的平房取代,再往后,是成片的农田和零星的村落。空气变得清新,带着泥土和稻谷的芬芳。
“到了。”苏婉清轻声说。
两人在“红星村”站下车。村口立着一块斑驳的石碑,上面刻着村名。一条水泥路通向村子深处,路旁是整齐的菜地和几户人家。
“工厂离这儿只有一公里。”林辰看了眼手机地图,确认方位。
他们没有径直前往工厂,而是假装散步,沿着田埂慢慢靠近。金黄的稻田在晨光中泛着微光,远处的山峦轮廓清晰,空气清冽。
走了约二十分钟,红星机械厂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野中。
它像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静静地匍匐在荒芜的土地上。围墙足有两米多高,红砖砌成,表面爬满了藤蔓和青苔。墙头缠着一圈圈铁丝网,在阳光下闪着冷硬的光。大门是一扇厚重的铁门,锈迹斑斑,中央挂着一把硕大的铜锁,锁链粗壮,显然久未开启。
门旁的门卫室还亮着灯,窗帘半掩,隐约能看到里面有人影晃动。
“看起来防守挺严。”苏婉清停下脚步,假装拿出手机拍照,实则迅速拍下了工厂的整体布局、围墙走向、大门位置以及门卫室的细节。
她低声分析:“围墙周围有摄像头,门口有两个,一个对着大门,一个对着侧面道路,角度覆盖了主要入口。想翻墙进去,难度很大,动静也大。”
林辰点点头,悄然开启读心术,将“专注通道”对准门卫室。
门卫室里有两个人。
一个中年男人坐在椅子上,头一点一点,显然在打盹。他的心声断断续续:
【困死了……今天得盯紧点,林总说丢了东西要扣工资……可这破地方连个鬼影都没有,能丢啥……】
另一个年轻些的守卫坐在角落,低头刷着手机,心声里满是不耐烦:
【这破地方,连个信号都不好,刷个视频都卡……真不想待……要不是钱给得多,谁干这活……】
林辰收回能力,转头对苏婉清小声说:“里面有两个人值守,但警惕性不高。一个快睡着了,另一个只顾玩手机。他们主要是怕丢东西,不是专门防我们的,而且……”他顿了顿,“他们好像根本不知道车里有什么行车记录仪,只是常规看守,以为厂里有什么贵重设备。”
苏婉清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那就好。只要他们不是冲着证据来的,我们的机会就大了。”
两人没有久留,迅速退回村子,在一处树荫下的石凳上坐下。
苏婉清从包里拿出一个深蓝色的速写本和一支铅笔。她曾是建筑系高材生,毕业后也参与过多个旧工厂改造项目,对这类工业建筑的结构了如指掌。
“我以前做过工厂改造的设计方案,”她一边说,一边笔尖快速滑动,“这种老机械厂的结构很固定:一般是‘大门 - 办公楼 - 生产车间 - 仓库区’的线性布局。仓库区通常在最里面,远离大门,一是为了安全,二是为了方便大型设备进出。”
她迅速画出草图。
“你看,”她指着线条,“这是大门,门卫室在左边;进来后是办公楼,后面有两条主路,左边通向生产车间,右边通向仓库区;仓库区一般有多个仓库,编号从一号到三号或更多。最里面的三号仓库最隐蔽,也最安静,车大概率被藏在那里。”
林辰看着草图,心中一震。
这与昨晚瘦高个维修工说的“最里面的仓库”完全吻合!
“那我们得想办法从大门进去,绕到仓库区。”林辰分析道,“但门口有值守,怎么进去?强闯肯定不行,太危险。”
“得等晚上。”苏婉清果断地说,“晚上值守的人容易犯困,警惕性低,而且天黑好隐蔽。我们可以用‘夜间探查’——你进去找车,我在外面的村子里接应,用加密耳机保持通讯。一旦有情况,你就按约定的信号撤退。”
她将草图折好,放进包里,语气坚定:“今晚行动。”
就在这时,一位挑着竹编菜筐的老奶奶路过。她头发花白,脸上布满皱纹,脚步稳健。看到他们手里的草图和专注的神情,笑着问:“你们是来查这个工厂的吧?”
林辰和苏婉清对视一眼,心中警惕。
“奶奶,您怎么知道?”苏婉清笑着反问,语气温和。
老奶奶放下菜筐,擦了擦汗:“这工厂以前可热闹了,上百号人上班。去年停产后,就荒了。可没过多久,来了几个陌生男人,说是‘守厂’,天天在门卫室待着,还不让外人靠近。村里人都知道,他们肯定藏着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