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上所有华夏战士的胸膛都剧烈起伏着,但历经数月血火淬炼的军魂让他们保持着整齐的队列。他们用沾满硝烟的手掌相击,用结实的肩膀相撞,在无声的拥抱中传递着劫后余生的庆幸。最重要的是——他们终于能带着军旗回家了,而不是成为异国荒原上无人祭奠的孤魂。
回家!
回家!!
能回家了!
敬礼——!
当这片焦土上的战士们同时抬起右臂时,德意志主力师团的参谋团成员们集体屏住了呼吸。尽管这些东方军人制服破损,可那笔直的脊梁、灼热的眼神,以及被硝烟熏红的眼眶,让日耳曼军官们不约而同地抬起了手掌。
德意志将士们的回礼庄重得如同教堂仪式。
你们是值得载入战争史的军人。参谋长放下手臂时,金属手套与胸甲碰撞出清脆的声响,钢铁般的战士。
承蒙赞誉。
吴永芳嘴角绷得发紧。这两个月来,正是眼前这位中将的作战方案让他们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兄弟——那些被参谋部标记为必要损耗的数字,是江南水乡再不会亮起的油灯,是华北平原永远空缺的饭桌。
......
夜幕下,德意志士兵正在接管防御阵地。
高地上的方旭突然按住华英雄的肩膀。在他们视线尽头,交叉骨正捧着陶碗在炊事班前探头探脑。这位平日桀骜的强者此刻老老实实排在队伍末尾,活像饿急的豺狼盯着那口翻腾的大锅。
再加一碗!
规定每人一份。掌勺士兵的拒绝干脆得像在报操典条例。
交叉骨蹲在弹药箱上啜饮肉汤时,滚烫的蒸汽模糊了他的视线。他从未想过几根骨头和古怪的树皮能产生如此魔力,更没想到自己会为一口汤记下满纸象形文字——那些被德意志军需官郑重标注的,在素描本上成了带着神秘纹路的植物标本。
参谋长特意从指挥室取来了铅笔和白纸。这位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刚尝了一口汤,立刻被其美味折服,当即下令让炊事班长找到熬汤的华夏人学习烹饪方法。听说需要纸笔,他毫不犹豫地提供了原本用于绘制作战图纸的工具。
……
“走吧,前面的人还在等我们。”
高地上,华英雄和方旭没有理会交叉骨和参谋长,径直走向华夏派遣军的营地。然而,刚走下高地,华英雄神色微动,两人都察觉到了敌营的异常动静。
方旭冷冷道:“我们没必要提醒他们。别忘了他们是如何算计派遣军的,没动手已经是我的底线。因果循环,他们得自己吞下苦果。”
华英雄也不再是当年那个热血少年。他回想起高地上那些荒凉的坟冢,以及战士们含泪敬礼的画面,心中沉重。
“小时候,我痴迷练武,荒废了学业。后来在傲剑门学剑时,师父告诉我‘仁者无敌’。如今,我对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
“什么理解?”
“无敌者,不必有仁。”华英雄语气平静。
此刻,方旭感受到华英雄身上的剑意愈发深邃内敛,显然,他也在这片高地上经历了精神的洗礼,并从中获益。
如今的华英雄和方旭,日常修行更多是维持状态,难以像过去那样稳步精进。他们的武道已进入悟道的阶段——方旭需在降龙十八掌的基础上开创自己的掌意,而华英雄则需以中华傲诀为根基,领悟独属于自己的剑意。
这两门武学皆是无上玄功。降龙十八掌的起源已不可考,而中华傲诀则是元末明初一位剑道宗师所创。当年,中原光复,汉家重振,那位宗师目睹万民欢庆的盛景,感悟人心伟力,耗尽半生心血创出此诀,并建立傲剑门。
此后,傲剑门每一代修习中华傲诀的剑客皆实力非凡,但真正独步武林的仅有两人——开山祖师,以及明末清初的剑圣门主。可惜,那位剑圣在抵抗外敌时力竭而亡,门人四散,傲剑门也因此远走海外。
“家乡啊……”
前方派遣军的队伍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士兵们热切谈论着家中老幼、故乡风俗与趣事。华英雄静立其后,心头泛起阵阵涟漪,冥冥中似有所感……
方旭,我想随他们回去一趟。
方旭转头望去,只见这位鬓发斑白、眉目沧桑的中年男子目光悠远,正出神地凝视前方。我感觉到……
感觉到什么?年轻人满脸困惑。
……没什么。华英雄向来内敛,读书不多亦不善言辞,终是未将心中所感道出。
没什么?!
方旭只觉胸口发闷。大哥,话说半截可是要挨揍的知道吗?!
……
当夜子时,华夏派遣军驻守的高地果然遭遇空前猛攻——
阵地反击虽令敌军愕然,然箭已离弦。本不该此时爆发的区域决战,竟这般诡谲地拉开了序幕。战火如燎原之势蔓延,敌我军团闻风而动,终成欧洲战局转折之关键。
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目送派遣军登船归国后,方旭独行欧陆,遍访修行之道,顺手惩戒了几只不长眼的狼人血族。更多时候,他隐于暗处静观风云,见证以米国为首的联盟超凡者将九头蛇势力节节逼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