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那里的百姓饿得只能啃草根、吃树皮,幸得太女派人送来救济粮,才熬过了那个青黄不接的时期。红薯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生的希望。
待第二年春天,太女派人送来红薯种子,并指导百姓种植。(这是后话)
转眼又到秋天,各地乡试结束,成绩公布,远方的学子们开始筹备进京赶考。太女下令,贫穷学子可向当地官府申请贷款,手续完备,还款期限为三年。
这一举措让穷书生们欣喜不已,他们纷纷前往申请,官员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贷款数额。贷款合同一式三份,由凤清澜空间出品,每份都有编号,作废即收回,想作假都难。
这一年冬天,女帝本已撑不住,凤清澜为了让她活到殿试之后,让灵悦给她喂药吊着她的命。而凤羽裳在大雪来临前死去,凤清澜用假人装殓进她的棺里,将其尸体丢到乱葬岗喂野狗,就像当年凤羽裳对她那样。凤羽裳当年还不许国公府为其收尸,今天凤清澜要让她尝尝被野狗啃食的滋味。
随着春风轻拂,冰雪消融,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嫩绿的新芽从枝头探出头来,娇艳的花朵在暖阳下竞相绽放,鸟儿欢快地在枝头歌唱,仿佛在诉说着新的一年的生机与希望。
在绮凤王朝,科举盛会乃是天下学子心中的梦想殿堂。各地的莘莘学子早早就开始为这一盛事筹备,数月前便精心收拾好行囊,怀揣着笔墨纸砚,带上充饥的干粮,从王朝的四面八方朝着京城贡院奔赴而来。
贡院之外,热闹非凡,宛如一个充满希望与憧憬的聚集地。考生们三两成群,有的热烈地交流着学习心得,分享着对经义的独特见解和策论的构思方向。有的则神情紧张,默默在心底祈祷,祈求能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阳光洒在他们年轻而坚毅的脸庞上,映照着他们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会试大幕缓缓拉开,考生们有序进入贡院,被分配到那一个个狭小的号舍之中。号舍内,仅有一张陈旧的桌子和一条简陋的凳子,空间逼仄,条件着实艰苦。然而,这些都无法阻挡考生们追逐梦想的脚步。
此次考试为期三天,他们要在这短暂却又漫长的时间里,完成数篇经义、策论等文章的创作。
经义考试,着重考查考生对儒家经典的深刻理解和精准阐释。考生们需旁征博引,以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展现自己对经典的领悟。
策论部分,则要求考生直面当下的时政问题,以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卓越的治国理政思维,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考试期间,贡院戒备森严,宛如一座坚固的堡垒。专人在各个角落巡逻,目光如炬,严密防范任何作弊行为,以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
值得一提的是,太女凤清澜体恤考生,下令重新修建贡院的厕所,分男女厕所,两个间隔五米,将以前的粪便打捞用作肥料。如今的厕所不仅不再恶臭熏天,还有专人定时打扫、冲洗、熏香。这一贴心举措提前公布,让考生们抽签时也多了几分安心。
在号舍内,考生们全神贯注,奋笔疾书。有的考生文思如泉涌,笔下生花,很快便完成了答卷,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有的考生则眉头紧锁,苦苦思索,时而咬着笔头,时而托腮凝思,力求在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中展现自己的才华。
三天的考试结束,考生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走出贡院。他们的眼神中既充满了对结果的期待,又夹杂着一丝忐忑不安。此刻,他们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漂泊的船只,等待着命运的裁决。
考试结束后,考官们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的阅卷工作中。她们犹如严谨的工匠,从堆积如山的试卷中仔细筛选,寻找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优秀作品。
经过数天的辛勤评审,会试的结果终于揭晓。上榜的考生成为贡士,她们离心中的梦想又近了一步,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
半个月后,便是备受瞩目的殿试。今年的殿试由太女亲自主持,地点设在宏伟壮丽的帝宫太和殿。贡士们身着整齐庄重的服饰,怀着崇敬与紧张交织的心情,缓缓踏入大殿。殿内,金碧辉煌,庄严的氛围让他们不禁心生敬畏。
太女端坐在龙椅之上,仪态端庄,气质威严。如今的她,无需再刻意伪装,自信与从容尽显,没有人敢跳出来指责她坐龙椅是大不敬。
她目光锐利,审视着眼前这些即将成为国家未来栋梁的学子们。在心中,她早已通过纳米虫传来的视频,初步选定了二十位佼佼者,只待她们在殿试中顺利通过,她们便能开启光明的未来。
殿试只考策问一题,太女提出的皆是关于国家治理、民生福祉、军事战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考生们需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清晰的思路、准确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不仅是对他们学识的考验,更是对他们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挑战。
大殿内,考生们有男有女,其中女子占了八成。她们个个神情专注,认真书写,深知这场考试将决定自己的命运。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她们多年的努力和梦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