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当初他并未将大炮之类的重型武器送给延安,仅仅提供了枪支弹药。福伯当时考虑到路途遥远,运送大型武器太过艰难,所以才没做此打算。倘若真把大炮送了过去,后续说不定会惹出大麻烦。
红党在接收这批物资时,行事极为隐秘。对外宣称是全部都是粮食,是爱国人士的慷慨捐助,枪支弹药全部用草席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尽管有敌方间谍对此产生了怀疑,但他们消息渠道闭塞,没能将此事与丢失的物资联系起来,就这样,红党巧妙地蒙混过关。
鬼子那边,物资丢失让他们恼羞成怒,却一时无计可施,只能将报复的念头暂且搁置,等待日后再寻机会。
福伯回来之后,彻底收敛了往日的行动。他再也没有在半夜偷偷跑出去过,就连林毅那儿也未曾前去探望。他是真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当他看到76号和宪兵队里惨死的华国人时,内心五味杂陈。他明白,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要么就痛下决心将敌人一网打尽,要么就按兵不动。于是,他选择关闭自己的“神识”,不再去过多关注外界的纷扰,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悉心照顾自己的主人。
王梦瑶深知福伯心中的憋屈,其实她自己又何尝不是满腔愤懑,渴望能大杀四方呢?但她不能这么做,并非是为了所谓的积分,而是担心过度改变局势会给后世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无奈之下,她只能每天待在家里,靠打打麻将、看看以前收集的小说来消磨时光。
施华收到延安发来的表彰电报时,便知道粮食已经顺利送达。由于情况特殊,电报中并未提及枪支弹药的事情,所以他自然也不清楚福伯运送弹药这一额外的举动。
对于日本人物资被收空的事情,他同样一无所知。他只是在报纸上看到了关于东北的报道,却丝毫没有将这些事与王梦瑶他们联系起来。毕竟双方所处的区域毫无关联,王梦瑶她们也就无需担心身份暴露的问题。
他来感谢了王梦瑶他们的壮举,还送来了签了他的大名的十万斤大米的欠条。
这些年,通过他的手给红党送去了大量的粮食和金条、大洋、药品。每次施华都会写好欠条交给王梦瑶,王梦瑶说他欠的太多,不放心,最后连田老板也开始写欠条了。
时光匆匆,历史的车轮依旧沿着既定的轨迹前行。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终战诏书》,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王梦瑶决定让大家出去好好庆祝一番。福伯和灵溪等人精心易容换装,兴高采烈地加入到庆祝胜利的游行队伍中。
当天晚上,施华和秦睿晏不约而同地来到了王府。他们脸上洋溢着喜庆的笑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王梦瑶吩咐小范做了一桌丰盛的大餐,众人围坐在一起,饱餐一顿,共同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一直到晚上十点,王梦瑶考虑到时间太晚,外面或许还有不少日本特务在暗中活动,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便提醒众人早点回去。施华和秦睿晏这才起身告辞。
王梦瑶担心施华住得远,路途不安全,便让福伯悄悄护送他回去。施华坐着黄包车,一路平安地回到了家中。福伯一直等到看到施华洗漱完毕,安然入睡后,才悄然离开。
1946年3月17日,戴春风乘坐的飞机在南京岱山失事身亡。此后,军统进行了改组,其公开的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秘密核心部分则组成了国防部保密局。随着抗战胜利,国民党政府还都南京,军统的相关机构也陆续迁回了南京。
林毅被分配到上海政府工作。由于他的情况较为特殊,新成立的保密局并未将他留下。旁人都以为他是被冷落了,实则他心中暗自欣喜。因为他本就一心想去上海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这样的安排正合他意。
1946年6月的上海,街头巷尾弥漫着一种复杂又微妙的气息。经历了多年的动荡与战火,这座城市虽在努力恢复生机,可空气中仍残留着一丝紧张与不安。
林毅刚风尘仆仆从重庆回到上海工作,他安顿好住处就急不可耐地去找王府。
林毅心中一直惦记着要见一见自己的救命恩人王梦瑶,他坐着黄包车找到了王梦瑶家。这里已经不再是法租界,他按响了门铃。
不一会儿,门缓缓打开了,开门的是他的大哥王宥,他一下抱住了这位救他性命无微不至照顾和帮助自己的好大哥。
福伯推开他,关上大门,领他进了客厅,王梦瑶端坐在真皮沙发上。
福伯热情地介绍道:“这位便是王梦瑶小姐。”
林毅立刻上前,恭恭敬敬地对着王梦瑶深深地鞠了个九十度的躬。王梦瑶站在原地,坦然受之,毕竟她们素未平生却救了林毅一命,这份恩情值得林毅如此敬重。
王梦瑶脸上绽放出温柔的笑容,轻声说道:“请坐吧,林先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