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 落魄的书生
忠义堂的喧嚣隔着三重院落仍隐约可闻。穆清风倚在西厢后院的青石井栏边,右半身的麻痹感如附骨之疽。
五月十三的午后天光正好,晒得他青布衫泛暖,却驱不散经脉间的阴寒。
“咳咳...岂有此理!简直欺人太甚!”
竹丛后突然传来激动的呵斥,接着是毛笔掷地的声响。
穆清风眉头微蹙,指节扣住井沿青苔,无声挪至月洞门旁。
只见个破旧凉亭里,穿着洗得发白蓝布长衫的书生正气得满脸通红。
他脚边散落着写满字的宣纸,石桌上摆着劣质笔墨。
最显眼的是幅刚写就的状纸,墨迹未干便已被揉作一团。
“卜秀才,您消消气。”旁边老农搓着草帽檐,黝黑脸上尽是愁苦,“俺就知道告不赢的...”
“王法昭昭,怎容他们如此横行!”书生梗着脖子,捡起状纸小心摊平,“刘老伯您再看,学生这就重写一份更详实的...”
穆清风目光扫过亭外。两个佩刀汉子正晃悠过来,腰带缠着金丝,显然是庄里贵客的随从。
“哟,这不是要告我们公子的穷酸吗?”高个汉子一脚踢飞地上的砚台,“怎么?
真当忠义山庄是你家县衙了?”
书生吓得后退半步,却仍挺直瘦削的脊背:“光天化日强占民田,纵马踏毁青苗,便是走到金銮殿前学生也要说个明白!”
矮个汉子突然抽刀劈向石桌。寒光闪过,状纸裂作两半。
“再写一张,老子剁你一根指头。”刀尖抵住书生颤抖的手,“滚回你的狗窝写酸诗去!”
老农慌忙拉扯书生衣袖:“算啦算啦,俺不要那地了...”
待二人扬长而去,书生颓然坐倒。他呆呆望着碎裂的状纸,忽然抓起毛笔,在残纸上疾书三个大字:天地愧。
穆清风轻轻咳嗽一声。
书生惊得跳起来,墨汁溅了满袖:“你、你是...”
“过路的。”穆清风瞥向那些状纸,“告谁?”
书生警惕地打量他,见他衣衫朴素且带伤,稍松口气:“陇西赵家的公子,说是来共商抗魔大计的侠士。”
他冷笑一声,“抢地夺粮时倒与魔教无异。”
老农忙打岔:“秀才莫乱说!赵公子许是手下人胡来...”
“马蹄印深三寸,分明是故意践踏麦田!”书生越说越激动,“庄主推说查无实据,凌女侠劝我顾全大局。
哈!好一个正道联盟!”
穆清风拾起半张状纸。字迹工整如刻,列着五月初八赵家马队毁田亩数、伤农工名册,连马蹄铁纹样都拓印得清清楚楚。
“证据确凿,为何不递?”
书生突然泄了气,慢吞吞收拾笔墨:“递了三次。
第一次门房说庄主事务繁忙,第二次被赵家管事,第三次...”他指指自己青肿的额角,“昨夜回来路上跌了一跤。”
暮色渐浓,演武场方向传来阵阵喝彩声。老农惴惴告辞,留下书生对着一堆废纸发呆。
“他们在那儿比试武功呢。”书生忽然道,“听说今日彩头是柄镶宝石的匕首。”
他蘸墨在纸上画了柄夸张的短剑,又狠狠涂黑,“若我有荆轲之勇...”
亭外忽然喧闹起来。七八个醉醺醺的武林人簇拥着赵家公子经过,看见书生便哄笑:“状元公还在写状子啊?”
赵公子抛来一锭银子:“拿去治治脑子!”银锭滚进草丛,书生却僵立不动。
穆清风弯腰拾起银子。入手沉甸甸的足十两,够买下被踏毁的整片麦田。
他递向书生,书生却后退三步,如同躲避毒蛇。
“不要他的脏钱!”
赵公子哈哈大笑,同伴们跟着起哄。有人突然抽刀劈向凉亭立柱,削下大片木屑:“穷酸!
爷给你修修破亭子!”
书生气得浑身发抖,突然抓起墨汁泼去。众人哄笑着躲开,反倒更觉有趣。
穆清风移步挡在书生身前,右手悄悄按上腰间软剑。
“哟?还找了个瘸子当护卫?”赵公子眯起醉眼打量穆清风,“听说你就是那个从魏煞手下...”
话未说完,凌霜带着两个镖师匆匆赶来:“赵公子!
铁庄主正寻您商议要事。”
众人悻悻离去。凌霜瞥见满地状纸,轻叹一声:“卜先生,庄主答应补偿刘老伯二十两银子。”
书生冷笑:“二十两买他五年心血?真是公道!”
凌霜沉默片刻,转向穆清风:“你怎么到后院来了?
晚宴就要...”
“闷。”穆清风截断话头,“透透气。”
凌霜看看书生又看看他,最终无奈道:“酉时三刻东厢有大夫会诊,别忘了。”
临走前悄悄塞给书生一小块碎银:“买些纸墨也好。”
夜幕彻底笼罩院落时,书生终于收拾好文具。
他抱着破旧的藤箱蹒跚而行,穆清风默不作声跟在后面。
穿过两道回廊,最偏僻的柴房旁有间堆放杂物的耳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