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栋办公室的门被关上。
两人没有再多看对方一眼,几乎是同时转身,冲向各自的工房。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黑金谷的工业心脏地带,彻底爆发。
工房内,空气凝重得能拧出水。
老周和米哈伊尔,分别占据了绘图长桌的两端,如两头对峙的雄狮。
他们之间,站着一个快要哭出来的年轻翻译。
“狗屎!你这个齿轮比的设计,简直是在浪费功率!扭矩会被白白消耗掉!”
米哈伊尔指着老周的草图,用俄语咆哮着,唾沫星子喷了翻译一脸。
“放屁!”
老周把铅笔往桌上重重一拍,脖子上青筋暴起。
“你那个行星架结构,复杂得像女人的辫子!我们的加工精度根本达不到!造出来也是一堆垃圾!”
翻译颤抖着,用蹩脚的英语和中文,将两人的怒火来回传递。
争吵,从齿轮的模数,到悬挂扭杆的材料配比。
从变速箱的油路设计,到发动机的冷却循环。
每一个细节,都成了两人攻讦对方的战场。
但与之前纯粹的理念之争不同。
这一次,他们的争吵,带着一种诡异的建设性。
米哈伊尔骂完老周的设计,会下意识地在自己的图纸上进行修改,试图用更奔放的结构,去规避老周提出的工艺难题。
老周驳斥完米哈伊尔的异想天开,也会拿起计算尺,默默计算用自己掌握的材料,有没有实现对方那疯狂想法的万一可能。
他们像两块被强行按在一起的,最坚硬的磨刀石。
在刺耳的摩擦声中,迸射出惊人的创造力火花。
第三天。
两人都顶着一对通红的兔子眼,死死盯着桌上那张被修改了无数次的,几乎快要画烂的最终总图。
那是一头他们共同催生出的,缝合怪兽。
它拥有米哈伊尔设计的,结构紧凑、传动效率极高的行星齿轮核心。
却被包裹在老周设计的,更厚重、也更易于生产的变速箱外壳之中。
它采用了T-62的扭杆悬挂理念,能提供更长的悬挂行程和更好的越野能力。
但每一根扭杆,都将使用老周改良后的特种钨钢合金来打造,以弥补结构上的先天脆弱。
“天才……”
老周看着那张图纸,干裂的嘴唇哆嗦着,吐出两个字。
“狗屎运而已。”
米哈伊尔哼了一声,却忍不住将图纸又看了一遍,眼中的狂热几乎要溢出来。
然而,喜悦仅仅持续了片刻。
两人同时指向了图纸上的同一个位置。
“这个,”老周的嗓子嘶哑,“连接行星架和太阳轮的滚针轴承,要求的精度太高了,是微米级的,我们……磨不出来。”
米哈伊尔的脸色也沉了下去。
这是整个设计的核心,也是最脆弱的一环。
没有高精度的轴承,再天才的设计,也只是一张废纸。
就在两人陷入绝望时,工房的门被推开。
林栋走了进来。
他没有看图纸,只是将几张新的、用特殊纸张打印的图纸,随手丢在了桌上。
“一个小时前刚到的加密电报,从陈将军那边传过来的技术资料,你们看看有没有用。”
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这只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老周狐疑地拿起图纸。
只看了一眼。
他的瞳孔,猛地收缩。
那上面,画着一个他从未见过的,结构精巧绝伦的滚针轴承。
每一个尺寸,每一个倒角,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旁边,还附带了一整套闻所未闻的“冷碾扩孔”加工工艺流程。
这套工艺,巧妙地绕过了对超高精度机床的依赖,用一种近乎取巧的方式,却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老周的大脑,嗡的一声。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林栋。
那眼神,不再是下属对上级的敬畏。
而是一种……看到了神迹般的,无法理解的震撼。
这个年轻的统治者,他的背后,到底还藏着多少秘密?
米哈伊尔也抢过一张图纸,嘴里不断发出“哦天啊”、“不可思议”的惊叹。
“有了这个!我们的成功率,能从一成,提高到七成!”
米哈伊尔激动地挥舞着拳头。
林栋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们。
“我只要十成。”
说完,他转身离开。
留给两人一个深不可测的背影。
……
接下来的十二天。
整个黑金谷重工业区,变成了一座不眠的火山。
数千名工人,在计件积分制的疯狂刺激下,压榨着身体里的每一丝潜能。
刺眼的电焊弧光,二十四小时不曾熄灭。
震耳欲聋的锻锤声,日夜不休。
第一批经过全新热处理工艺的钨钢扭杆被生产出来。
第一台缝合了中苏两国技术精华的“混合动力包”,在无数双通红眼睛的注视下,组装完成。
然后,是一场规模浩大的“换心手术”。
三十辆“黑狼-改”坦克被开进巨大的总装车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