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长欣慰地说道:李明华同志,看来你不光会带兵打仗。
对周边敌我态势的把握也相当到位啊!
李明华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首长过奖了。
带领特战团几千号人,这些战略问题不得不考虑。
刚才说的那些,实在是班门弄斧了
这可不是什么班门弄斧!首长连连摆手,语气坚定。
你提出的战略构想和对周边形势的判断,相当精准到位!
李明华同志,你果然没有让我们失望
这时参谋长接过话头,正色道:
李明华,你详细介绍一下特战团、独立团、新一团和新二团的具体发展情况。
你最近都和他们合作过,应该很了解他们实际情况
李明华点头,胸有成竹地汇报道:
报告首长、参谋长,晋西北四个主力团的情况我比较清楚。
丁伟的新一团在阳泉煤矿战役后。
兵力已扩充至2500余人,装备精良,拥有七门火炮
孔捷的新二团目前兵力约2200人,配备五门火炮。
李云龙的独立团更是发展到5000多人,火炮超过20门
说到特战团时,李明华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至于我们特战团,现有兵力近6000人,装备46门火炮,还专门组建了防空营
首长和参谋长听完这番汇报,不约而同地倒吸一口凉气。
参谋长忍不住拍案道:好家伙!
这么算下来,光这四个团就有近一万六千人的正规军了!
如果算上各团的民兵组织,总兵力绝对超过两万!
这已经相当于鬼子一个甲级师团的规模了!
参谋长激动地补充道:
除了缺少装甲部队和航空兵,我们的火力配置已经相当可观。
要是把这些力量集中起来,完全能和鬼子一个师团正面硬碰硬!
总之,首长和参谋长听完汇报后。
两人默契地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这个场景让两人回想起之前的谈话。
他们曾商议过要将晋西北的四个主力团整编为一个军区,隶属386旅建制。
如此一来,386旅将拥有两个军区建制,形成两股强大的作战力量。
关于晋西北这四个团的部署问题,首长和参谋长早有共识:
要保持其整体战斗力不被分散,又要避免让陈旅长过度分心。
毕竟远距离指挥存在诸多不便。
必须物色一位得力干将协助陈旅长管理。
李明华略分析能力正在经受着两位首长的严格考察。
从战局研判到时势分析。
他都能条理分明地阐述观点,展现出超越常人的战略眼光。
作为穿越者,他自信在战略层面远超的铁三角——李云龙、丁伟、孔捷三人的。
他笃定,首长和参谋长必定已经注意到自己这份独特的优势。
在后续的人事安排中,很可能会予以重用。
李明华此前就曾听旅长暗示过。
鉴于他近期立下的赫赫战功,很可能会获得职务晋升。
这次被召到总部述职,想必也是上级对他的一次重要考察。
想到这里,李明华内心不免充满期待。
在总部的会面中,首长、参谋长与李明华进行了深入交流。
他们详细询问了特战团的队伍建设、根据地发展以及凤乡镇建设等各方面情况。
当听到李明华在凤乡镇不仅创办了学校。
还组建了工程队、开荒队等机构。
将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时,首长和参谋长都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会谈接近尾声时,首长总结道:今天就到这里吧,你们可以先回去了。
关于后续安排,总部会经过研究后第一时间下达正式命令
稍作停顿,首长又补充道:
另外,眼下正是鬼子兵力空虚之际,你要抓住这个战机。
可以率领你的特战团单独行动,也可以联合其他兄弟部队。
多打几个歼灭战,尽可能多地消灭鬼子的有生力量
李明华闻言大喜过望,立即挺直腰板,响亮地回应道:
是!保证完成任务!首长、参谋长!
告别首长后,李明华迈着轻快的步伐朝野战医院方向走去。
待李明华走远。
首长若有所思地望向参谋长,意味深长地说:
老伙计啊,看来这个李明华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
参谋长会意地点头附和:是啊,起初我们还更看好丁伟。
但相比之下他的实力确实稍逊一筹。
后来只能在李明华和李云龙之间权衡
不过,参谋长继续分析道,我们都了解李云龙。
论战略眼光、形势判断、战术运用,乃至后勤管理,李明华确实都略胜一筹
首长闻言爽朗大笑:何止略胜一筹?我看是强出不少!
当然,李云龙也是个可造之才,只要他肯下功夫学习,将来必定大有作为
首长略作停顿,正色道:这样,你负责整理一份关于李明华的详细报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