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烬夜
那一年,上海滩的初秋,空气里还残留着栀子花的甜腻,却混进了丝绸燃烧时发出的刺鼻焦臭。
国际艺术博览会的国内选拔展现场,万众瞩目的苏绣金奖作品——《万象春》,正被它的创作者之一,沈家少爷沈砚青,亲手投入了那盆临时端来的铜制火盆里。
火焰“腾”地一下窜起,贪婪地舔舐着轻薄脆弱的丝绸。金线银线在高温下扭曲、断裂,化作丑陋的黑色蜷缩物。上面耗尽心血绣出的繁花、雀鸟、流云、山水……曾经栩栩如生,此刻却在众目睽睽之下痛苦地“死去”,发出细微的、如同呜咽般的噼啪声。
人群一片哗然,闪光灯疯狂闪烁,几乎要刺瞎人的眼睛。
林微澜就站在离火盆三步远的地方,一动不动。她身上那件为了领奖而新制的月白旗袍,衬得她脸色惨白如纸,上面疏疏落落绣着的几枝兰草,也在展厅辉煌的灯光下黯然失神。
她看着那片炽烈的火,瞳孔里倒映着跳动的烈焰,却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
她的梦想、她的荣耀、她没日没夜耗费了整整一年心血的作品、她以为能借此让林家苏绣技艺重振声威的依凭……就在她最爱也是最信任的男人手中,化为了灰烬。
几个小时前,这幅《万象春》还悬挂在展厅最中央的位置,接受着所有与会者惊艳、赞叹、嫉妒的目光。评委会主席盛赞它“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绣出了江南烟雨的灵韵与时代变革的气象”,是当之无愧的金奖。
几个小时前,沈砚青还握着她的手,眼底有光,对她说:“微澜,过了今天,所有人都会知道,林家针法,从未失传,且更胜往昔。”
几个小时前,最大的竞争对手,也是上海滩纺织业巨头赵家的千金赵曼丽,还面带微笑地向她祝贺,尽管那笑容底下,藏着不易察觉的冰冷。
变故来得猝不及防。
评奖结果公布后不久,赵曼丽突然发难,声称《万象春》的核心技法与构图,剽窃了她赵家秘藏的一幅祖传绣品设计图,并当场出示了所谓的“证据”——一张泛黄的图纸,上面的构图与《万象春》确有六七分相似。
抄袭,在极其看重传承与独创性的工艺美术界,是足以毁灭一个人所有声誉的重罪。
场面瞬间失控。
记者们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蜂拥而至。质疑、鄙夷、幸灾乐祸的目光,如同利箭,将林微澜钉在原地。她百口莫辩,只觉得浑身血液都冻住了。她不明白,那张图纸从何而来。
混乱中,沈家长辈脸色铁青,将沈砚青拉到一旁紧急商议。
林微澜听不清他们说了什么,只看到沈砚青的背影僵硬,最终,他缓缓地点了点头。
然后,他走向了那幅凝聚着他们两人共同梦想的《万象春》,在所有镜头前,用一种冷静到近乎残酷的语调宣布:“沈家绝不容许沾惹任何污点的作品存在。为维护家族及博览会声誉,本人,沈砚青,作为作品联合署名者,决定即刻销毁此作。”
他甚至没有看林微澜一眼。
火焰燃起的那一刻,林微澜觉得自己的灵魂某一部分,也被一同焚毁了。她没有哭闹,没有争辩,只是死死地盯着沈砚青,仿佛要将他此刻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刻进骨子里。
火光照亮他英俊却毫无表情的侧脸,也照亮了不远处赵曼丽嘴角那一抹转瞬即逝的得意。
沈家的声誉保住了。用牺牲她林微澜的方式。
第二章:碎玉
林家曾是苏城有名的绣艺世家,以一手“捻金错彩”的绝技闻名江南。传到林微澜父亲这一代,虽已家道中落,但技艺未失。林父与沈砚青的父亲是同门师兄弟,后因理念不合各立门户。沈家善于经营,借势崛起,成了上海滩有名的绸缎商兼新派绣坊代表,而林家则固守老城,坚持着慢工出细活的传统。
林微澜和沈砚青,从小便相识。她是那个安静坐在绣架前,能将一根丝线劈成六十四股的小姑娘;他是那个被家族寄予厚望,既学商业管理又苦练绣艺的沈家继承人。他们曾一起在苏州的老宅院里,对着同一本古谱研究针法,在同一个窗下,就着天光描摹画稿。指尖沾染同样的色彩,年少的情愫,便在丝丝缕缕的线香中悄然滋生。
父亲去世后,林家更是艰难。沈砚青不顾家族反对,执意邀请林微澜带着林家传承的绣谱和技艺加入沈家工坊,共同创作,承诺会让林家针法重现辉煌。
她信了。带着全部的家当和信任,只身来到上海。
那一年,他们是珠联璧合的搭档,也是暗许终身的恋人。《万象春》是他们心血的巅峰,融汇了林家秘而不宣的“影叠”针法与沈家创新的构图理念,旨在冲击国际展会,一举成名。
却没想到,等来的是身败名裂。
大火熄灭后,只剩一地狼藉的灰烬和残片。
沈家迅速对外撇清关系,声称林微澜只是临时聘用的绣娘,其个人行为与沈家无关。所有的赞誉曾归于双方,而所有的罪责,却由她一人独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