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林知夏接到医院那通电话时,窗外的梧桐叶正绿得晃眼。
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在她刚完成的画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电话那头的声音冷静得近乎残酷:“是林知夏女士吗?请您尽快来市第一医院一趟…陈砚生先生的情况不太好。”
“不太好?”她捏着手机,指节发白,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什么,“他怎么了?不就是…普通的胃溃疡复查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只有轻微的电流声。就是这几秒的沉默,像一只冰冷的手骤然攥紧了林知夏的心脏,挤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
“林女士,”对方的声音终于再次响起,带着一种职业性的、却也因此更显残忍的克制,“陈先生是胃癌晚期,多发性转移。情况…很危急。他之前签署了保密协议,要求我们不对您透露病情,但现在…”
后面的话,林知夏一个字也没听清。
手机从掌心滑落,砸在木地板上,屏幕碎裂开来,像一张骤然破裂的网,兜不住任何东西了。窗外的梧桐叶还在风中沙沙作响,那么生机勃勃,那么绿,绿得刺眼。
胃溃疡?
过去大半年,陈砚生总是轻描淡写地说老毛病又犯了,胃口不好,偶尔会痛。她逼他去医院,他每次回来都拿着那份“胃溃疡”的诊断报告,笑着揉她的头发,说:“看吧,就你瞎操心,死不了。”他会皱着眉喝下她熬的养胃粥,然后在她转身时,悄悄倒掉大半。她曾抱怨过,说他浪费她的心意。他只是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着她的发顶,声音闷闷的:“夏夏,我努力喝了,只是真的吃不下太多。别生气。”
现在回想起来,他倒掉粥时,那微微颤抖的手;他日渐消瘦的脊背,抱她时甚至有些硌人;他苍白脸色下强撑的笑容;还有深夜卫生间里极力压抑的、沉闷的干呕声…所有被她用“工作太累”、“胃病折腾”为借口忽略掉的细节,此刻如同无数淬了毒的针,密密麻麻地刺进她的脑海,痛得她眼前发黑。
他不是胃溃疡。
他是胃癌。
晚期。
悄然离世。
这四个字像最终的审判,重重砸在她的世界里。
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跌跌撞撞赶到医院的。消毒水的味道浓烈得令人作呕。走廊长得没有尽头,惨白的灯光照着她失魂落魄的脸。
护士领她到病房门口,语气带着一丝怜悯:“陈先生凌晨走的,很安静。他嘱咐过,不要打扰您休息,等天亮了再通知您。”
林知夏推开那扇冰冷的门。
病房里空荡荡的,床铺已经整理过,平整得没有一丝褶皱,仿佛从未有人在那里痛苦地挣扎过,呼吸过,存在过。只有空气里残留的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陈砚生的清冽气息,混合着消毒水的味道,证明他刚刚真的在这里,永远地离开了她。
他甚至连最后一面,都没让她见。
他选择在一个她沉睡的凌晨,独自一人,悄无声息地,割断了和这个世界所有的联系。包括她。
(二)
陈砚生的葬礼很简单。
他父母早逝,没什么亲戚。来的多是些朋友和同事。人们穿着黑衣,表情肃穆,说着节哀顺变的套话。林知夏穿着一身黑裙,站在人群里,像一尊失了魂的苍白的雕像。她没有哭,一滴眼泪都没有。巨大的悲痛像一块坚硬的冰,冻结了她所有的情绪和反应。她只是茫然地看着那个黑沉沉的骨灰盒,无法相信,那个温暖、鲜活、会笑会闹会紧紧拥抱她的陈砚生,怎么就变成了这么一小捧冰冷的、无声无息的灰。
他公司的上司,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红着眼眶走到她面前,递给她一个牛皮纸文件袋。“砚生之前交给我的,说如果…如果他有什么意外,让我务必转交给你。”老先生声音哽咽,“这孩子…太要强了,什么都自己扛着…”
林知夏机械地接过,袋子的棱角硌着她的手掌,很轻,却又重得她几乎拿不住。
葬礼结束后,世界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声音和色彩。林知夏回到他们共同生活了多年的公寓。
这里的一切都还残留着陈砚生的痕迹。玄关处他常穿的那双灰色拖鞋;沙发上他习惯性扔着的抱枕;书桌上,他看了一半摊开着的建筑学专着,旁边还放着他常用的那支绘图铅笔,仿佛他只是临时出门,下一秒就会推门进来,笑着喊她:“夏夏,我回来了。”
可她等不到那一声了。
她坐在冰冷的地板上,背靠着沙发,蜷缩着,像一只被遗弃的小兽。窗外又开始下雨,雨点敲打着玻璃,发出沉闷的嗒嗒声。世界一片灰暗潮湿。
她打开了那个文件袋。
里面没有遗书,没有长篇的告别。
只有厚厚一沓画稿。
最上面一张,是他们去年秋天在梧桐大道下的合影。画上的她,笑得眉眼弯弯,靠在他的肩头。而他,侧头看着她,眼神温柔得能溺死人。画的右下角,是他飘逸又带着几分劲道的签名:陈砚生。日期是,他离世前一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