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巷口的老槐树,安诺就攥着写满问题的观察卡蹲在了窗台前。窗台上的向日葵芽已经展开了两片小小的真叶,边缘带着浅浅的锯齿,像被精心修剪过的绿蕾丝。她指尖轻轻碰了碰叶片,晨露顺着叶脉滚下来,滴在窗沿的瓷盆上,发出“嗒”的轻响——这是她特意记下的细节,要等会儿讲给农技课的王老师听。
“安诺,快点!顾盼姐的自行车都要骑到巷口啦!”小宇的喊声从院门外传来,伴随着帆布包摩擦的“沙沙”声。安诺慌忙把观察卡塞进兜里,抓起桌上的薄荷糖——昨晚顾盼说农技站的院子里种着薄荷,她想比对下和南瓜饼里的是不是同一种——趿着鞋子就往外跑。
巷口的青石板路上,顾盼正扶着自行车的车把等他们,车筐里放着两个鼓鼓的布包,里面除了点心,还有给王老师带的、张大爷刚蒸好的玉米饼。“坐稳啦,咱们得赶在上课前到,王老师说今天要带大家看育苗箱呢。”顾盼笑着把小宇抱到后座,又帮安诺把布包背好,自行车穿过晨雾时,车轮碾过路边的草叶,沾了满圈的露珠。
农技站的院子比安诺想象的还热闹。刚推开铁门,就闻到一股混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靠墙的架子上摆着一排排透明的育苗箱,里面的小苗绿油油的,有的还顶着未脱落的种壳,像戴了顶小帽子。几个和他们差不多大的孩子正围着一个穿蓝布衫的老爷爷问东问西,顾盼指着老爷爷对他们说:“那就是王老师,他种了四十多年的菜,可是咱们这儿的‘植物医生’呢。”
小宇刚跳下车就冲了过去,怀里的笔记本差点掉在地上:“王老师!王老师!我们的‘太阳王’发芽了,有三个芽尖,我们给它们起名叫大阳、小阳和小小阳!”王老师停下手里的喷壶,弯下腰看着小宇,眼睛笑成了月牙:“哦?三个芽尖啊,那可是稀罕事,快跟我说说,芽儿长得壮不壮?”
安诺也赶紧掏出观察卡,把画着芽尖的那一页递过去:“王老师您看,这是5月22号破土的,芽尖是嫩黄色带绿的,我们还搭了遮阳棚,张大爷说怕它们被晒坏。”王老师接过观察卡,手指轻轻摸着纸上的画痕,点点头说:“做得好,刚破土的芽儿就像刚出生的娃娃,确实不能暴晒。你们问的间苗问题,等芽儿长出第三片真叶再说,到时候留最壮的两棵,太密了会抢养分。”
“那‘小勇士’呢?”安诺急忙问,“它是南墙根的那棵小苗,已经长出真叶了,像小手掌一样,要不要换大花盆?”王老师想了想,拉着他们走到育苗箱边,指着里面一棵长着真叶的番茄苗说:“你看这棵苗,根须已经从育苗盘的孔里钻出来了,这时候就得移栽。你们的‘小勇士’要是根没满盆,就再等等,等它的茎秆变粗点,换盆的时候记得带土坨,别伤了根。”
小宇赶紧把王老师的话记在笔记本上,铅笔写得飞快,连“带土坨”三个字都画了个小圆圈做标记。安诺则盯着育苗箱里的小苗,忽然发现有棵小苗的叶子上有小洞,她指着问:“王老师,这叶子上的洞是虫子咬的吗?我们的‘太阳王’会不会也遇到虫子?”
王老师拿起旁边的放大镜递给她:“你仔细看看,这小洞边缘是光滑的,是蜗牛咬的。对付蜗牛不用打药,晚上在花坛边放几片生菜叶,早上就能捡到躲在叶子下面的蜗牛了。”他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种子,递给安诺:“这是虞美人的种子,你们之前问的,它发芽需要散光,别直接晒,种的时候盖薄薄一层土就行,大概七天就能冒芽。”
上课的时候,王老师带大家看了不同的育苗方法。有的种子泡在温水里催芽,有的埋在湿润的纱布里,还有的种在装着营养土的纸杯里。小宇最感兴趣的是营养土的配方,他拿着笔记本一条一条记:“腐叶土3份、园土2份、河沙1份,还能加少量腐熟的豆饼肥。”安诺则盯着温水里的种子,看着它们慢慢吸饱水变胖,忽然想起自己泡在玻璃杯里的绿豆,说不定也能长出芽来。
课间休息时,顾盼拉着他们去院子里的薄荷丛边。薄荷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带着锯齿,用手一摸,指尖就沾了清凉的香气——和南瓜饼里的一模一样。安诺摘了片叶子夹在观察卡里,说要做标本;小宇则学着王老师的样子,用手指捏碎叶子,闻了闻说:“以后咱们的‘太阳王’旁边也种点薄荷,说不定能驱虫呢。”
下午回家的时候,自行车筐里装满了王老师给的东西:一包营养土、几张防虫的黄板,还有一本关于向日葵种植的小册子。刚到巷口,就看见张大爷蹲在花坛边,手里拿着小铲子在松土。“王老师怎么说?”张大爷看见他们就问,眼睛盯着筐里的营养土,“这土看着就好,比我家的菜园土肥多了。”
“王老师说等芽儿长第三片真叶再间苗!”小宇抢着说,还把笔记本递给张大爷看,“还要用生菜叶抓蜗牛,虞美人种子要种在散光的地方!”张大爷接过笔记本,翻着里面的画,笑着说:“你这画比我记的还清楚,等会儿我就去弄点生菜叶,晚上放在花坛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